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三卷 草原雄鷹 第二章 青山鷹城 (第1/2頁)

燕市酒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雄偉的大青山,有一種雄鷹,被草原人稱為青山鷹。

!

這種鷹雙翼展開達五米以,以牛羊馬驢等各種動物為食,便是獅虎幼小些的,也常捉了去。這是草原生物鏈最頂端的生物,是真正的王者。

李易決定築城,名字叫青山鷹城。鄭記鐵廠也更名為青山重工。

這城北靠小青山,東依滾滾大清河,清澈的青山溪穿城而過,將城自然的分為東西兩部分。城為石頭城,只兩米高,東西寬4裡,南北略窄僅3裡。

鐵廠在城內東北角,軍營在東南角,西部做市場和民居。商稅十稅一,沒有任何額外稅賦。永信被任命為首任城主。

李易不是一時熱血想起築城的。

殺胡口外,遼的時候設定的雲內州,早已經破敗得雨打風吹去了。幾個大些的鎮,流民越增越多,地痞、明軍、草原匪多方壓榨,日漸艱難。商人互市也沒了安全保障,所有人都在呼喚一座城的出現。

而這個地方,是明軍轄區,可是殺胡口外,又是明朝棄地。林丹汗要依靠這裡互市,也需要這片緩衝區,這樣造成了一片軍事真空。

表面青山鷹城夾縫生存,危如累卵。可實際,只要蒙古人不來惹他,明軍那欺軟怕硬的個性他太熟悉了。所以乾脆高調築城,打出了開荒團旗號。

小青山腳下建石頭城,成本低,再加自己只建兩米高城牆,更是不需要大匠。而工錢廉價到不能想象。用工只需每天三升米夠了。

李易之所以不往高築城,不單單是為省錢。其實這城被他變相當做了戰壕。是以後現代戰爭的屏障。

這城最大的意義還是宣示意義,宣示開荒團的存在,宣示一種主權,一種力量。而不是別的城池單純的防禦功能。

李易以王蹇給他的令牌召見了王家在這個地區的負責人。

這個人很精悍,一見令牌大驚,審視半天,方才確認,給李易行了大禮,口稱“拜見家主。”

原來王家這家主令牌代表主持全家大事的人,倒不一定是王姓。以前也有外姓姻親掌管此牌。

不過凡掌有此牌,便是王家最高決策人,地位不容置疑。

李易問道:“你怎麼稱呼?”

這人道:“晚輩王財,管理殺胡口外十七家商號。”

李易道:“我需要你串聯商戶,到青山鷹城來定居,有難度嗎?”

王財道:“如果十稅一,沒有難度,這麼點兒錢,換來軍隊保護,晚輩十天內能聯絡大半。再說這些商戶都在看我們王家來行事的。”

李易道:“好,那你去做吧,我們幾千軍隊需要大批糧食,儘快在年底前運進幾萬石糧食,以市場價格和永信城主交割。再是幫我聯絡馬販子,我要買馬,幾千匹馬。”

馬販子倒是來了,幾匹、十幾匹的販馬過來,想大規模買馬卻不可能。

李易問了一下,才明白:原來大漠的林丹可汗,13歲繼位,本來大家都以為年弱可欺,誰知道這林丹汗英明神武,短短十餘年,把漠南蒙古重新整合起來,結束了一盤散沙的局面。

這幾年多次書大明,要求互市。可是大明認為互市對於大明弊多利少,堅決拒絕。

去年,這林丹汗全線衝擊大明錦州到廣寧防禦,一度打下了廣寧,耀武揚威。目的還是施加壓力給大明,達到互市的目的。林丹汗撤回大漠後,再次要求大明互市換回大明的俘虜。這回大明沒有了聲音。

這些年大明朝廷一直在扯淡,你方唱罷我登場,爭權奪利,不亦樂乎。哪有時間理這些邊境事情。連今年的努爾哈赤立國,大明都根本沒在意,認為不過是小孩過家家。林丹汗的要求自然被擱置了。

在李易的記憶,明末時候,蒙古一直是大明堅強的盟友,和滿清不停的作戰,直到明朝滅亡,科爾沁這些靠近滿清的部落逐步被收編,林丹汗才走向窮途末路,最後逃亡到青海,死在那裡。林丹汗是一個傳的悲情英雄,可惜遇了大明這個坑爹無能戰友,又遇了皇太極這樣的對手。

可是李易的歷史學的是國曆史,對於蒙古權利的更迭真是一點兒也記不起來。

李易召集了青山鷹城的高層研究馬匹問題,李勝智問鄭通:“蒙古人不是需要鐵器嘛,你為什麼不和他換呢?”

鄭通道:“不開通互市,我換來馬匹有什麼用。”

李勝義道:“蒙古人可以來搶你的鐵廠,不有鐵了?”

鄭通道:“這個地方是明軍管轄地帶,也是戰爭緩衝地帶,蒙古人又沒

《大明開荒團人物介紹》 第三卷 草原雄鷹 第二章 青山鷹城(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