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1/4頁)
左思右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此人便是學裡的先生顧明琮。
顧明琮雖然跟顧明良是同輩,但年紀卻要打上許多,也是趕在建朝初期,考過了府試,成為了一名童生。
雖然後面幾次院試沒中,沒能成為秀才,但也是村裡學問最多的人,平時村裡人的孩子取名或是寫信,也大多去找他幫忙。
因是顧氏一族的族長,顧明琮院試屢次不中之後,也就放棄了考試,安心在族學裡教導這些蒙童。
作者有話要說: 謝謝大家的收藏和評論
第13章 第13章:學堂
趙明的小道訊息顯然不靠譜。
早學之後,顧明琮並沒有抽查學童們背書,反而是讓休息了一會,直接開始講學。
顧氏族學雖然收費低廉,而且對顧氏子弟還免費,但進學的也還是有限,攏共不過二十多個學童。
這些學童年歲不一,進學時間又有先有後,但學裡的先生就顧明琮一人,因而學童們被分成了兩撥。
像顧雲浩、趙明這樣才入學不久的聚攏在一起,坐在講堂的左側,而像顧雲濤這種有些基礎的就坐在右側。
因著學習的進度不同,顧明琮就對這兩撥學童分開講學。
一般而言,剛入學都是依次先學習三百千千,即《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詩》,等這些差不多學完了,再學《幼學瓊林》,等學完了這些蒙學階段的書,才算有資格入讀書的門。
對於顧雲浩這些才入學的蒙童,顧明琮講的是《三字經》,而顧雲濤他們已經在開始學習《千字文》。
一般給新生們講《三字經》的時候,坐在右側的學童就自己溫書;而給顧雲濤他們講《千字文》的時候,新生們也是自己溫書。
顧明琮向來是先給新生講學,因而顧雲浩等人早早的翻開書頁,正襟危坐的跟著他一句一句的念。
這個時候,顧明琮一面帶著大家唸書,一面拿著戒尺在學童們的案几間偶爾走動。若是誰讀書不認真,或是坐的不端正,戒尺就會直接落在那人身上。
農村長大的孩子本來就皮實的很,加上這個時代講究的是天地君親師,老師對學生的處罰那是天經地義的,即使罰了誰、打了誰,也都不會有人說什麼。
在顧雲浩看來,這又何嘗不是一種鞭策,畢竟在這裡唸書的孩子們家裡條件都不好,若是不珍惜這讀書的機會,那就是真的對不住家裡的親人,也更對不起自己。
雖然《三字經》稱不上有什麼難度,顧雲浩也能全文背下,但也還是很認真地跟著讀。畢竟學無止境,他不會因為自己能背了就驕傲自滿。
教新生們學了會三字經,顧明琮就讓其開始自己溫書。自己則喝了口水,走到講堂的右側,給顧雲濤等人講學。
這時候,顧雲浩也是從書袋裡拿出竹筒來喝了口水,就豎起耳朵聽那邊的動靜。
顧明琮依舊講的是《千字文》。
古人講學,一般都是用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辦法。
因而大多時候都是先生領著念一句,學生們跟著讀一句,然後就是讓自己讀書。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念”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念”
“日月盈昃,辰宿列張。”
……
聽著那邊的聲音響起,顧雲浩也在心裡跟著默唸。
他對三字經已經很熟悉,甚至可以說到了反覆可誦的程度,因而旁的新生們溫書背書,他其實是不必的,故此開始默默地跟著學習《千字文》。
入學以後,顧雲浩也發現自己的記憶力比尋常的孩童要強些,雖然稱不上過目不忘,但一般的而言,讀過五六遍的書,再用功一些,都還是能記住。
有這個優勢,顧雲浩更是不願浪費了,只會更加好好的利用起來。
當然,他也不會因此就自得意滿,畢竟科考一途如千軍萬馬擠過獨木橋。
想要出人頭地並不是那麼輕鬆的,他還是需要加倍努力才行。
待顧明琮領著學童們讀過幾遍千字文之後,顧雲浩也對文章有了個大概的印象,只是他沒有書,只能聽著,記憶的效果就是要差些。
隨後就是讓學童們分別開始全文通讀,先是新生們讀幾遍三字經,而後又讓另一撥學生讀幾遍千字文。
就在這朗朗的讀書聲中,整個上午也慢慢過去。
學裡的人很少,除了顧明琮這個先生之外,就只有一個齋
《宦海科舉小說無防盜》 第7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