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兩百三十四章 七十二絕技 (第1/3頁)

造化齋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經過科學的測試,徐勝發現“只履西歸”是一項有限制的神技。

限制在於,它要求的代價必須是穿在腳上的鞋子,拎在手裡的不行,而且只能是鞋子,不能是襪子,不過倒是可以多穿幾雙,靈能一次只留下一隻鞋子,如果不怕影響行動的話,大可將腳穿成臃腫的大粽子。

此外,它傳送的方向只能是西方,但不是正西方,左右最大可偏斜45度,即從西南方到西北方之間的區域。

至於將它稱為神技的理由,在於它沒有冷卻時間。

一項可以瞬發,且沒有冷卻的空間轉移技能,稱為神技並不為過,需要償付的代價也不值一提,只要準備的鞋子夠多,徐勝完全可以用這項技能來趕路。

透過簡單的數學計算便能得知,一隻鞋子最遠可傳送十里,一百雙鞋子就能傳送一千公里,而需要的時間則視他穿鞋的速度而定,理論上只要手速夠快,準備的又是容易穿的鞋子,完全能做到三秒穿一雙,那麼一百雙鞋子也不過才耗時五分鐘。

五分鐘跨越一千公里,再厲害的輕功都做不到——雖說只能往西邊傳送。

徐勝覺得這項技能的說明完全可以這麼寫:只要鞋子管夠,西天近在咫尺。

當然,趕路只是“只履西歸”的衍生用途,它真正的效果無疑是在戰鬥中躲避敵人的殺招,十公里對於長途趕路不值一提,但用來脫離戰場綽綽有餘,只要自身輕功別太拉胯,足夠將敵人甩掉。

哪怕是擁有鎖定效果的極招,也只是在出招前鎖定,出招後擁有類似跟蹤導彈的效果,但如果你在即將中招前瞬間傳送離開,“跟蹤導彈”也只能一頭撞上障礙物爆炸開來。

不過,徐勝並不打算給自己多穿幾雙鞋子作保險,在他看來,若兩次緊急瞬移都不能解決敵人,那再增加幾次也沒有意義,逃跑趕路才是上策,還不如多儲備一些祭品鞋子。

測試完“只履西歸”,便輪到“一葦渡江”。

多虧了各類武俠小說的傳播,“一葦渡江”的典故無疑要知名得多,不說人人耳熟能詳,至少都聽說過,而且完全可以望文生義,無非就是利用一根蘆葦度過了江河,故而在武俠小說中經常被引用為最頂尖的佛門輕功。

現實中倒是有人主張,“一葦”並不是指一根蘆葦,而是一大束蘆葦,達摩透過將蘆葦編織成筏,從而渡過江河。

且不論歷史真相如何,徐勝離開房間,走出客棧來到旁邊的林子,他撿起一塊石頭掂了掂,將其確認為“葦”,甩手向前一擲。

“啪”的一聲,石頭命中前方一棵榛樹的瞬間,徐勝身形原地消失,出現在榛樹前,手中又重新握著那顆石頭。

他轉頭望了望自己原來的位置,忍不住道:“這哪裡是一葦渡江,乾脆改名‘飛雷神之術’好了。”

旋即轉念一想,“只履西歸”從實際作用來看,不就是替身術嗎?

“‘傳道者•達摩’應該改名叫‘火影•達摩’才對,或者正因為是‘傳道者’,所以才必須走得快?”徐勝搖了搖頭,收起吐槽的念頭,“有了這兩項靈能,以後倒是不用考慮輕功的問題,直接彎道超車,空間轉移就行了。”

隨後又是一番多角度的測試,再從實驗結果中總結歸納。

“一葦渡江”同樣沒有冷卻時間,但它需要消耗神元在媒介上留下傳送用的精神印記,消耗不多,種下印記的時間也很短,可終究不是毫無代價,做不到無縫銜接,除非事先多準備一些“蘆葦”。

作為媒介之物必須是實物,且能承載精神印記,諸如光、聲波、引力波之流肯定是不成的,而且就算是實物,重量也必須超過一根蘆葦,地上隨便撿一粒沙礫扔出去並不能觸發靈能。

此外,只有當媒介之物碰上某件物體後,徐勝才能“渡”過去,概念上類似於“抵達對岸”,媒介在空中飛行的時候,靈能無法啟動,故而類似“將媒介扔到敵人的背後,再傳送進行背刺”的作戰不可能成功,除非敵人的背後正好有一件障礙物。

最後,作為媒介之物的“蘆葦”必須要有“渡”的過程,一件放著不動的物體無法觸發靈能,因此別指望在一塊石頭上留下印記,等敵人路過時突然傳送過去發動偷襲。

然而,即便有以上種種限制,仍不妨礙徐勝給予“一葦渡江”極高的評價,或許沒有“只履西歸”的便捷性,但它可以隨意決定轉移方位的自由度,足以彌補“只履西歸”的缺陷。

“‘以心印心’暫時無法測試,得等師兄他們醒來後再進行,但只這兩項靈能,

《佛爺擒拿格鬥術》 第兩百三十四章 七十二絕技(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