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民族 (第1/2頁)
金黃的雞翅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人民戰爭……”王夫之咀嚼著這幾句話,原本閒散的面容都嚴肅了起來:“這四個字,作何解釋?”
“先生請聽學生細細解釋……”侯俊鋮啜了口茶潤了潤喉,在腦海中粗略整理了一番,這才繼續說道:“這四個字涉及到一個根本的問題——我們和滿清要打的到底是一場什麼樣的戰爭?”
“自清軍入關以來,天下群雄士人,大多是以反清復明為口號,但這僅僅只是一個口號而已,在這口號之下的真實目的又是什麼呢?吳三桂他們是為了爭權奪利,而對於先生這樣計程車紳來說,則是為了驅逐韃虜、以全華夏,學生沒有說錯吧?”
王夫之輕輕點頭表示同意,沒有說話,等待著侯俊鋮的下文,侯俊鋮也點了點頭,繼續說道:“吳三桂他們如何就不說了,先生這樣的有識之士,實際上是在以華夷之辨、滿漢之別做文章,但這樣的文章,真的能夠團結大多數人一同反清嗎?”
侯俊鋮一點都不看好,後世網路上將明清之爭簡單概括為滿漢之爭、將滿清的統治簡單定性為異族殖民,這反而掩蓋了滿清統治下最深層的矛盾。
民族主義是怎麼產生的?中華大地上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的的情況並不罕見,文化和習俗在中國並非民族主義產生的關鍵,真正維繫著漢族存在和傳承的,是通行於大江南北的漢字,遠至邊疆、深藏內陸的漢人,只要識字都能透過漢字進行交流,有交流才有融合,才能逐漸形成統一的民族。
滿族也是如此,滿族的前身女真三大部彼此語言習俗區別可謂天壤之別,建州女真半耕半獵,葉赫女真靠近蒙古,幾乎都是蒙古式的遊牧民族,野人女真大多還處在原始社會中,努爾哈赤要融合三大部,所做的第一件要事就是創制滿文,皇太極建立滿族,也是在對滿文進行字母體系和正字法的完善之後。
而清軍入關之後,滿人逐漸拋棄滿文,甚至連滿語都不會說,清廷便只能以建立滿城的方式強行隔離滿漢以維繫滿族存在,待清朝滅亡滿城被取締,滿族便迅速淪為了一個身份證民族。
可封建時代學習成本高昂,在缺乏國民教育的時代,只有少數士紳及官府開辦或豪族所資助的學院私塾才能提供系統的教育,大多數不識字人口,便是所謂的“愚昧和未開化”的“愚民”,這些人大多都掙扎在溫飽線上,對他們來說無論是漢人當皇帝還是滿人坐江山,無非是換了個人收稅而已,民族之爭,他們不瞭解、也不關心。
民族主義產生的另一個關鍵,便是面對共同的敵人和滅族亡種之禍,後世的民國不見得比明清時期進步多少,但日本侵華之時無分富貴老弱一概趕盡殺絕,於是從軍閥到土匪、從士紳到民眾團結一致全民抗日,於是抗日戰爭便成了中華民族的立族之戰。
但在這個時代,掌握知識和財富的階層經歷過明末的大亂,大多數人非但不把滿清當作公敵,反倒將其視為維護其財富和家族利益的助力和聯盟。
而對於大多數懵懵懂懂的底層民眾來說,他們的壓迫者剝削者來自於地方官吏和士紳地主,與明末並沒有什麼區別,滿人並沒有與他們直接接觸,他們和滿人之間的民族矛盾,實際上並不深刻,清末的太平天國、革命軍,能夠將矛頭直接指向滿人,是在有大量知識分子佔據領導地位和基層組織才實現的。
清末的清廷倒行逆施數十年,將大量知識分子推到他們的對立面,可在清初大多數知識分子卻是站在滿清那一邊的,缺乏知識分子的帶動和教育,底層民眾連滿漢兩族是什麼恐怕都意識不到。
這也是後世不少網友對滿清最大的誤解之一,清初的清廷和清末的清廷是不一樣的,古今中外歷史上想要成功的流派,宗教、民族和左派底層路線必然佔其一,而清末的清廷對外誰也打不過、對內倒行逆施壓迫深重,促使三派逐漸合流,再經歷過民國的激盪,最終形成了歷史上最為團結、最有效率、組織最嚴密的政黨。
這是滿清對中華民族最大的“貢獻”之一,但清初還沒有形成這樣的社會基礎,走華夷之辨、民族對抗的道路,在經歷過滿清兩百餘年系統性壓迫、又遭受著內外交困的清末或許能走得通,但在清初,這條路是必然無法團結大多數人、必然失敗的道路。
“若以華夷之別論,明末滿漢兩族對抗的頂峰自然是剃髮易服之時,滿清削中國之形象而就夷狄,不少漢將漢官、士人百姓因此而投入反清的陣營之中……”侯俊鋮揉搓著茶杯,語氣略微有些冷峻:“但細究起來,這些人到底有多少呢?”
“明末在冊人丁六千餘萬,實際人口估計有兩萬萬
《赤潮治理》 第61章 民族(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