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01部分 (第1/4頁)

無組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都察院裡,本來就是個閒人堂,眼下又沒什麼好湊熱鬧地事情,一大群御史湊在了一起,七嘴八舌的討論著朝廷裡的新話題。也只有這個時候,你才會知道,其實八卦的不僅僅是女人,男人和知識分子,也很八卦。

“眼下徐閣老掌著內閣裡的事兒,他去了戶部,自然要擔待不少。只怕手裡握的,比起平常的尚書來,也差不了多少。”一位老兄,搖頭晃腦的點評著。

“我看倒是未必。”另外一位,心裡也早就藏了話,“蕭大人雖然年輕,可這裡誰都清楚,遲早是要入閣的,又怎會在乎一個尚書。”

“難道你們竟不知道,眼下京城裡最大的商號,惠豐堂便

地產業?眼下蕭大人去了戶部,手掌天下錢糧漕運,事兒,卻是大有好處。”一番搖頭晃腦。

“憑蕭家的權勢,還怕會沒有銀子花?”不少人對他的話嗤之以鼻。

“反正也是做侍郎,能額外多掙銀子,為何不掙?難道還嫌銀子咬手不成?”被反駁地仁兄,不以為然的展開一面扇子,揮了幾下,“不過即使是這般,好歹是自個掙來的,也比當日嚴家要好得多。”

“你等也只這般見識了。”又有一個腦袋從人群裡探了出來,這一個明顯是蕭墨軒地粉絲,“我看蕭大人此舉,定然是為了幫朝廷,幫皇上守著太倉。這幾年來,我大明兩京一十三省,遭了多少災,國庫也是漸漸空虛。蕭大人是什麼人,哪會像你等說的那般不濟事兒,只看著那些東西,人家心裡裝的是我大明,是皇上和裕王爺。”

這一***外,兩個人隔著一段距離站著,但是也在豎著耳朵聽他們說些什麼。

聽了幾段下來,卻都是有些不屑的搖了搖頭。

這兩個人,一個是右都御史路楷,一個是都察御史鄒應龍。這兩個從前決然不可能站到一起的人,眼下卻是靠的甚近,還不時低下頭去,耳語幾句。

這些日子來,蕭墨軒常常是閉門不出,只躲在書房讀書。讀書的時候,也著實想了不少東西。

就算自己搜盡了腦子,皇上和朝廷裡的人也都幫著自個,一起打造出一個前所未有的大帝國,那又能怎麼樣?

張居正是個改革家,在他擔任首輔的時候,大明兵強馬壯,國庫充盈。可是在他身後,不但被抄了家,還被廢除了自己耗費多年心血制訂出的各項法令。這,又是為什麼?

雖然是穿越來的,可是蕭墨軒也知道,自己仍還是個凡人,不是長生不老的神。就算自己在的時候,別人不敢反抗,可如果有朝一日自己也老去,難道還指望有另一個穿越者來接班嗎?顯然難度很大。

可是,為什麼會這樣呢?蕭墨軒是學過政治經濟學的,當然是知道。

其實不管嚴嵩也好,徐階也好,或者高拱也好,按照現在的話說,都屬於地主階級。

這也不能怪他們,大明朝畢竟是一個以農耕為主的國家。農耕文明的特點之一,便是內斂。

糧食短缺,也是一個原因。可壞就壞在,說短缺,也短缺的並不很嚴重,如果沒有太大的天災,基本可以做到收支平衡。如果真的是吃不飽,活不下去,說不定也就去尋找其他出路了。而在可見的平衡下,如果吃不飽飯,便只會打著造反的念頭。因為有了土地,便可以有飯吃。

之前歷朝歷代的農民起義,包括後來的李自成,都是借了這種機會。

放眼現在的大明朝,雖然已經有了所謂的資本主義的萌芽,可這個萌芽能不能開花結果,還未可知。

此時的西方,已經進入了大航海時代。北方的大森林,已經朝著遙遠的東方投出了陰冷的目光。留給東方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蕭墨軒所要的,並不只不是單純的自保。

讓蕭墨軒欣慰的是,雖然有著無數的內鬥,可是看似腐朽的大明王朝,周身卻散發著一層新鮮的氣味。

王陽明有言:“我之靈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道,天下之公道也;學,天下之公學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

這些看似大逆不道的言論,卻是在上層士大夫中間廣為流傳,究其本意,其實說的也便是以人為本,言論自由。

更有一些清流文人,甚至已經提出了以法治國的思想,雖然聽上去像是要架空君權,可居然也沒人去管,倒還有無數好評。放在還處於封建社會的大明朝,著實令人有幾分奇怪。

而在無數人眼中黑暗無比的大明朝,卻確實是在向著這個方向前進,其間還引出了一群

《大明首輔從淳安知縣開始TXT》 第101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