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部分 (第1/4頁)
無組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正,誰也拿不出理由來說他的不是。
且還和蕭墨軒還有一份八竿子打不著的翁婿情分,他不幫著蕭大人去翻高閣老的臺,高閣老已經是要去五臺山燒高香了。
能剩下的,也就是翰林院的陳以勤和都察院的趙貞吉。
陳以勤其實根本不必拿來說。誰都知道此人堪比李春芳,十足的老好人一個,只要不是有違倫理之事兒。向來也不會力爭。
左都御史趙貞吉雖有拜相之心,和內閣裡幾個比起來,卻無拜相之才,無論資歷還是功績,就連陳以勤尚且比不上。當年雖有一爭之雄心,可三四隻下來,親眼看著內閣裡幾個步步弈局,已是大覺不如,只能空嘆一聲“既生瑜,何生亮”更兼有徐階約束,更是收斂羽毛。
如此一來,高閣老手上能剩下來的。也不過只有一個禮部。禮部其實倒也不是清水衙門,只能管著些迎來送往的事兒。要知道,科舉的刀筆,也是握在禮部的手裡。如果說吏官之首,那麼禮部就是百官之師。只是可惜這個所謂的百官之師有些名不符實,能夠掌握的,無非是些網登科的舉子,進士,最多是些翰林之類,人輕言微。
高閣老年紀雖也走過了五十。可心志卻也不內閣裡的約束也就罷了,高閣老也是見過大風浪的人。耐得下去。
可偏偏太上皇一場奉安,竟是莫名其妙的鬧騰出個。“高拱擋了太上皇的道。的話來。就連京城滿大街的人都在談論,高閣老自個又豈會不
道。
乾清宮,東暖閣。
四月底的京城,天氣並不算得熱,況且東暖閣四面的窗戶都打了開來。顯得甚是涼爽。可高拱高閣老卻不時的抬起手上的袖子,擦拭著額頭上汗珠,麵皮上更是嚴肅無比。
“高卿家何必在意,惟一坊間傳言爾。”隆慶若無其事一般的揮了下袖子,麵皮上卻也露出一絲尷尬的神情來。
太上皇的奉安大典上邊,鬧出這麼一出來,其實若是說隆慶大人心裡頭絲毫芥蒂也沒起,那也是不可能的事兒。
只是這些事情,實在有些捕風捉影的嫌疑,況且高拱高閣老也是帝王師,當年隆慶大人還是裕王爺的時候,也沒少被關照過。
哪怕只說這回太上皇的奉安,眼下的高閣老,也是兼著禮部的堂官。為了太上皇奉安的事,鞍前馬後的操勞,眾人也都是看在眼裡。若是真的因為這個現出不滿來,未免有些欲加之罪的嫌疑。
其他的四位閣臣,連著陳洪。馮保,孟衝等幾個司禮監的秉筆,都是微微低著頭,一言不發。這個當口上,確實也是說什麼都不好,只能說不開口了。
“蕭卿家。”隆慶微微抬了抬手。瞥了一眼窗戶,一邊的小內侍立刻會了意,把窗格掩的小了些,擋住了穿堂風。
“肅州城的兵馬,該是按時出了關吧。”隆慶見高拱仍有些惶恐。也不便再勸解,乾脆把話頭轉回到了正事兒上邊。
“從京城到肅州,三千里的地,用八百里快騎晝夜不停,也要兩三日才能把訊息送到,再傳回來,怕是也要兩三日,算下來,怕是要等到明日夜間或是後日才會有肅州的訊息傳來。”蕭墨軒略一思量,立刻回道,“不過既然有文書傳了過去。肅州那邊又委派了能臣良將;當是自有主張。”
四誠的朝莊,仍是仿照歸化的模樣諒塊。就有勞徐閣略;六,隆慶微微點頭,又把目光轉向徐階那邊。畢竟朝莊和各地的錢莊在名義上面。都屬於戶部的統一管理。
“這些都是微臣分內的責。早就安排妥當,倒是兵馬的事兒才是最緊要,微臣也早就安排下人手。幫著各地的隨軍商戶料理。”一直默不做聲的徐階,這時候才直起身來回道。“也虧得皇上和蕭大人能想出如此妙計,讓我大明的商戶隨軍供應,帳面上的花消雖然大些,可仔細算下來倒省了許多。至於帳面的花消,戶部也儘量盤算仔細些,該花的一文也不少,能省的也儘量多省些下來。
“徐閣老明鑑,這兵馬的事兒才是最緊要,打了這麼多回,雖都是勝了,聯這心裡頭卻禁不住的每次都要擱著。”隆慶聽徐階的話,也只是略微舒了些心。
前幾次的大戰,都是依託著國內的地境出擊,而這一回卻是真的勞師遠征。況且不但要面對那些順著河流而進的西洋人,西域一帶的土著和瓦刺人,也是一時間難以斷定敵友。
“圖門的詔書,已於先一步送出關去,瓦刺各部皆有一份,許以封賞。圖門眼下雖是暫居京師,可我大明並未削去其王爵。以北元之理,兼我大明之勢。即便有人有心與我大明西軍相抗,轉瞬之間,也難
《大明首輔從淳安知縣開始TXT》 第232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