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120 出征(二) (第1/2頁)

太子姑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攻打武平關,對於身經百戰的忽圖魯將軍來說,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記得當年老可汗還在世的時候,忽圖魯將軍就跟隨著老可汗拓跋昊,叩關而攻楚。楚人雖然攻擊力不強,但防守卻做的滴水不漏。

武平關依山傍水,關城有三重城郭,多道防線。城內有城,城外有壕,形成重城並守之勢。武平關由內城、甕城、羅城、城壕,及三座三層三簷歇山頂式高臺樓閣建築和城壕、長城峰臺等組成。內城東西二門外,都有甕城迴護。甕城門均向南開,西甕城西面,築有羅城,羅城城牆正中面西設關門,門楣上題有“武平關”三字。①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正因為知道武平關有多麼難以攻破,忽圖魯將軍才沒有輕敵,更沒打算強攻武平關。他嚴格的遵守著可汗的部署,拖延時間,只做佯攻。項羌的軍隊看似氣勢駭人,實際上就這點兵馬,想攻克武平關,是異想天開了點。

這已經是第四天了,忽圖魯將軍在武平關外安營紮寨,想要繼續拖延下去。而阿勒木、阿布泰早已悄悄脫離忽圖魯的大軍,分東西兩個方向前行。忽圖魯掰著指頭估算著,此時他們兩個人,應該快到南楚邊境了吧。

然而忽圖魯將軍還是高估了他們的行軍速度。東西兩線皆繞道而行,東線還要翻越東嶺山脈,山路泥濘,並不好走。忽圖魯將軍至少還得再堅持五天,才能確保計劃萬無一失。

副將見忽圖魯將軍如此擔憂,出言安撫道:“中原人膽小如鼠,早就被我們打怕了吧,將軍何必擔憂?只需重兵駐紮在武平城下,楚人必會如臨大敵,不敢輕舉妄動。”

忽圖魯將軍謹慎的說道:“武平關守將我記得是馮汝炳,他是一個膽大心細的人。要是被他看出我們兵力不足,他或許會反攻。”

“不可能吧。”副將一臉不信,他一直輕視楚人,覺得以楚人的膽子,怎麼敢開城迎戰?

“明日再發起一次攻城。”忽圖魯將軍下令道,“馬尾繫上樹枝,給敵人制造出聲勢浩大的錯覺。”

“末將領命。”

次日,忽圖魯將軍帶領著十萬兵馬,浩浩湯湯的向武平關城門襲來。武平關上,守將馮汝炳看敵人來勢洶洶,黃沙漫天,似乎有著幾十萬大軍。他早已得到青雲那邊安插的間者來報,說是項羌一共出兵二十萬,恐怕全壓在了武平關這裡吧。

馮汝炳在項羌攻打武平關的第一天,就向朝廷求救,請求增兵。而後又向附近的州縣借兵,又湊來了兩三萬,一起抵抗“二十萬”敵軍。

萬幸的是,忽圖魯將軍並沒有立刻攻城,只是派騎兵騷擾,突襲。馮汝炳不知道敵人在顧及什麼,他只有加強防備,準備強弩、巨石,抵擋敵人。

“弓箭手準備。”馮汝炳緊盯著對方的騎兵,看他們進入射程範圍內之後,當機立斷道,“放箭。”

一瞬間,漫天箭矢,紛紛射向城樓下方。

項羌騎兵急忙避散,忽圖魯將軍立刻下令道:“步兵上前,兩旁佯攻,造勢不進。”

步兵舉著盾牌,從左右兩側支援騎兵。馮汝炳眼睜睜的看著對方騎兵撤離射程之外,氣得火冒三丈。忽圖魯將軍這幾日一直吊著他們的胃口,一直徘徊不進,他們打又打不著,卻不能放任不管。馮汝炳心想,項羌肯定是故意的,就是為了等他們鬆懈,一舉拿下武平關。

然而馮汝炳萬萬沒有想到,其實項羌不是故意如此,而是怕靠近後,被敵人看出他們兵馬不足。

此時南楚朝廷,終於收到了馮汝炳的求救戰報。頓時,朝廷上下一片驚慌,他們好幾年沒有和項羌起正面衝突了,本以為會一直持續這樣和平的局面,沒想到拓跋冽剛剛收拾完黑巖部,就迫不及待的要來咬一口中原這塊肥肉了。

今日大朝會議事,重點就是商議武平關項羌來襲一事。

老太傅徐立卿乃三朝元老,又是帝師。如今皇帝還未親政,由他站出來,主持今日的朝議,乃是再合適不過了。

徐老太傅率先說道:“昨日收到武平關八百里加急,項羌二十萬大軍,再度犯我邊境。”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議論紛紛。很多大臣還沒有從當年的陽城之敗緩過來。再次聽說項羌犯境,有些膽小的官員,已然未戰先怯了。

徐老太傅看眾臣工低聲討論的樣子,咳嗽了幾聲,說道:“諸位,安靜,安靜!若有什麼想法,大家站出來,各抒己見。”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該站出來說話的時候,卻沒有一個人敢率先發表意見。

徐老太傅看到這一

《間者並行》 120 出征(二)(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