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 選拔 (第1/2頁)
望平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皇帝和武皇后舉行了封禪大典之後,便離開了乾封縣,乾封縣裡恢復了平靜。
皇帝和武皇后前腳一走,李日知便立即開始整頓縣衙裡面的事物,他首先把縣丞,縣尉,主簿統統罷官,這些人事先都已經知道了結果,所以李日知一下命令他們也就走人了,算得上是好合好散,並沒有找任何的麻煩。
接著李日知便把傅貴寶任命為乾封縣縣丞,把成自在任命為乾封縣的縣尉,至於主簿的位置,便由陳英英代理,至於手續什麼的,他已經和許敬宗打好了招呼,都已經辦妥了。
陳英英的手續比較麻煩一些,李日知向許敬宗說了這點,但是許敬宗並沒有給他明確的答覆,從表面態度來看,許敬宗什麼態度都沒有,而什麼態度都沒有,其實就等於是預設了。
至於說到童貴奴那邊,童貴奴更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甚至他還挺樂意讓陳英英出來代理個小官兒呢!
武皇后也知道了陳英英的事情,武皇后當然是持肯定態度的,本來她是很想明面上表示支援的,但是後來武皇后一想,這個時候剛剛進行完封禪大典,還是消停一點比較好,等回到長安之後,她把位置坐得穩了,能夠正式對朝政進行干涉的時候,那麼陳英英作為一個女子,當上一個縣級的下屬小官,在武皇后看來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她甚至以後還想設立女官,讓女官也成為朝廷中的要員。
當然武皇后是這麼想的,至於他回到長安之後,還能不能再想得起來陳英英了,那就再說了,如果她實在想不起來的話,李日知還可以透過童貴奴,對武皇后進行一下提醒。
李日知對於選拔縣衙裡面的官吏,還是很認真的,他用的方法也就是現在最公平的方法,類似於科考一樣。
只不過他舉行的這種縣級的科考,考試的內容多以乾封縣的民生為主,縣裡面有什麼事兒,他就出什麼題,然後讓考生們去答題,誰答得最好,誰的名字就靠前,而名次靠前就意味著可以得到官職。
地主老財們家裡的子弟大多數都是識字的,唸書當然肯定是念過的,但是念的好不好,從程度上來講就參差不齊了。
乾封縣裡面財主家子弟的教育水平,是和財主們對教育的重視程度有關,當然也不只是乾封縣這樣,此時大唐的各個州縣情況幾乎都差不多,除了長安的教育水平能夠高一些以外,越偏遠的地方教學水平越差,教出來的學生水平當然也就越差。
乾封縣這裡的教育水平應該屬於中等裡面的最高一層,當然和曲阜那邊的教育水平是沒法比的,可讀書人的數量比別的地方卻要多上不少。
兩百來家財主送來了大概一百名左右的讀人的水平基本上屬於中等,因為財主家裡讀書最好的子弟是要參加長安的科考,不可能把時間浪費在縣衙裡面,當個小官什麼的,除非是科考一而再再而三的不中,前途無望,那樣的子弟才會進到縣衙裡面當小官兒,否則的話,還是要以長安的科考為主。
另外,如果讀書水平太差的子弟,反正也沒辦法從競爭中脫穎而出,無法當官,財主們也就不送過來了,也不丟這個人現這個眼了,還不如做做生意,得一個官商的名頭,有了官府背景,做生意發財還是比較容易些的,這是看得見摸得著,最容易得到的實惠,財主們自然懂得取捨。
李日知舉行的這個縣級科考其實也就是考了兩場,第一場刷掉一批,就是那種實在不行的,第一場就給刷掉了,不過李日知也沒有虧待他們,至少也給個里長讓他們幹。
如果這些人裡面有不願意當里長的,那也沒關係,因為乾封縣有皇帝的行宮,行宮的一部分,根據皇后的要求改成了縣學,李日知把這些讀書人在縣學裡面安排了位置,願意真在裡面讀書也可以,如果不願意來此讀書,那麼在這裡掛個名兒也可以,總之就是不讓這些人白來考這麼一回縣級科考。
至於剩下的幾十個讀書人,李日知進行了第二次考試,按照他們的成績給他們排了一下名。
排名靠前的讀書人可以做吏曹,或者是主事,排名靠後的人則分到各曹,成為文職的吏員。
因為乾封縣在乾封年間是和京畿諸縣平等的,所以縣衙裡的編制當然就多了一些,至於等朝廷把年號給改了,不再用乾封這個年號,乾封縣的地位降低,沒法再維持那麼多的編制了,那麼這些讀書人是要繼續留在縣衙裡面當差,還是走科舉,或者是回家,那就看他們各自的選擇了。
不過,估計那個時候李日知已經調離了乾封縣,所以也不是他操心的事情了。
其實最難選擇的是縣
《大唐司天監經典語錄》 第三百三十九章 選拔(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