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第1/3頁)
小麥s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七娘快步走到九娘身邊驚歎不已:“天哪!你那雁點頭也是慈姑教的嗎?”
九娘點頭道:“是的,其實在家裡練習時打得不好,剛才我運氣好。”她真有點不好意思。捶丸一技從前朝時起源自四川,眉州青神是捶丸盛地。前世爹爹的書院裡,捶丸場地要比蔡氏這個大三倍,小山、小湖甚至泥濘地,不同的地勢中有九十九個球洞。最遠的洞能有百步開外,最近的洞也要五十步開外。她從小就愛跟著爹爹和師兄們捶丸。中巖書院的捶丸社就叫雁雲社,可是摘得過四川魁首的。五十四種擊球技法,她不敢說種種精通,但要贏這群小孩子,還是綽綽有餘的。
四娘一哂,心裡特別不是滋味,這個九娘也太虛偽了。雙棒雁點頭,全汴京城會的小娘子大概不超過十個,七歲就會的,就她一個。慈姑可藏得真多,什麼也沒露出來。歸根到底還婆婆偏心唄。一樣是三房庶女,偏偏輪到九娘就派了貼身的女使去教導。
第三洞是凹勢,一個深約九尺方圓三十步左右的圓形谷底,谷底泥土鬆軟,看得出還有些砂石。發球臺在這凹型谷底的上方東側邊緣處,離球洞約七十步開外。
九娘站到發球臺前,所有的目光都落在了她身上。
蔡五娘看了九娘一眼,信心十足地看向谷底的球洞,她在這裡練習過上千次,請的是宮中教三公主捶丸的教頭,一棒進洞過數十次,用的就是雙棒雁點頭。這個距離的雁點頭,以九孃的身板,是不可能達成的,而昨日自己在這裡練習,十次能一棒入洞五次。
蔡氏的其他幾個小娘子也不禁面露笑容。昨日的練習賽,她們都看到了,五孃的雁點頭,那才叫雁點頭。孟九娘剛才那個,麻雀點頭還差不多,運氣好而已。
孟館長手裡捏了把汗,蔡館長笑著拍拍她的手臂:“你們這位小娘子已經很厲害了。總也得讓我們碰到球吧。”場外眾人忍不住竊竊私語起來,不知道是不是能看到第二次雁點頭,不少看過大型捶丸賽的小娘子已經搖起頭來。
陳太初面色凝重,他自然清楚憑九娘現在的體力,不足以打到七十步的距離。趙栩不知道為何,他竟比場上的九娘還緊張,連著趙淺予緊緊抓著自己的胳膊都感覺不到。誰讓這傢伙長這麼矮!力氣那麼小!這要打雁點頭,肯定進不了!
九娘在發球臺邊上暗歎了口氣。以她前世的技巧,用雁點頭是有機會直接一棒進洞的,可是十一郎的球棒,還有這幅七歲的小身板,還抽筋的小胳膊,實在不可能再來一次高空擊球了。
她想了想,取出了單手杓棒。退讓在一側的小娘子們忍不住低聲嘀咕起來,這個高處發球臺往低處的球洞,一般都會用攛棒或鷹嘴才是。這打高飛球的單手,是要把球打向哪裡?
這一棒,迅猛無比,木丸在空中劃過一道長長的弧線,竟然直接落在對面西側的坡上,跳著滾下山坡,朝著谷底的球洞而去。
張蕊珠和蔡五娘情不自禁朝前垮了一大步,目不轉睛地盯著九娘那個木丸。
球僮眼看著那球順坡而下,越來越快,也握緊了手中的小旗。
木丸已經滾到谷底,由於泥土鬆軟,減緩了速度,忽地撞到了一個突起小石塊,歪了方向,最後慢慢滾到了球洞邊的彩旗一側。
眾人不由得都鬆了一口氣,這要都給她一棒入洞了,簡直不想再玩下去了。
場外的趙淺予聽不見球僮呼喊,嘆了口氣:“看來這個姐姐這次運氣不大好啊。”
陳太初笑道:“這一擊不用雁點頭,很難入洞。”他們看不到那谷底的情形,但大概能猜到,他耐心地解釋:“凹勢場地,一般都會配置鬆軟的泥土,甚至砂石之類的,否則只用地滾球就能輕鬆入洞了。”
趙栩卻在走神,想著料不到胖冬瓜竟然捶丸這麼厲害,倒是個可培養的人才。只是胖冬瓜這套棒子實在太差。跟著就想到自己的庫房,還積存了不少去年秋冬從契丹買回的好木材,富含樹液津氣,堅硬牢固,可以製作上好的棒身。過不了幾天,剛勁厚實的浙江大竹也該順著汴河進京,正好拿來做棒柄。再去文思院找楚院司要一些做弓用的上好牛筋和牛膠,趁著現在天氣暖和,倒可以根據胖冬瓜的身量好好做一套球棒。再用那有結有眼的贅木,好好打造上幾十個木丸,放在回鶻錦囊裡。她倒不需要和四妹那套棒子一樣用金飾緣邊,玉飾綴頂了,給她打個小豬模樣的絡子倒是合適。
趙栩越想越得意,忽然聽見那邊球僮高聲喊道“一棒入洞!一棒入洞!一棒入洞!”
卻是蔡五娘雙棒雁點頭,一棒入洞,贏了三根籌牌
《汴京春深人物關係圖思維導圖》 第三十六章(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