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八十三章 詩詞營銷 (第1/3頁)

蒂梵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時至午間,光線從涼亭一角斜射落入。

宋秦歌開啟食盒,鋪設絲帕,擺上水果糕點。

天空起雲,文無忌長身而立,視線焦點落在遠山之巔的雲層上,神情平靜,朱由檢則落坐石凳苦思。

宋秦歌眼神不斷在朱由檢和文無忌身上來回。

宋秦歌知道眼前兩個男人在未來數年或者更久一點之後將決定天下格局。如果時間線同另外空間記載的走向吻合,一年之內信王登基,憑藉秦園和琮門在期間內發展起來的力量,朱由檢暗中配合,朝廷完全可以橫掃千軍如卷席般蕩平閹黨力量,這個時空中不會出現朱由檢登基初始百般隱忍魏忠賢的一幕。

但如果局勢發生了變化,偏離了另外空間歷史或者朱由檢登基之後還是無法支撐大局,宋秦歌絕對相信文無忌會有行動。

關鍵時刻,文無忌絕對不是拖泥帶水優柔寡斷之人。文無忌當前對四門寨的安排並不是一種妥協,而是養精蓄銳,聯合信王府,充分的利用資源,在賑災等各個層面最大化的排程資源併為四門寨贏得生存空間、時間。

如果最終發展向另外一個模式,宋秦歌也相信文無忌不會將朱由檢至於死地,文無忌會用行動證明什麼是革新、什麼的發展,什麼是進步,宋秦歌還相信文無忌在實踐摸索中會拿出一套適合當前時空的體制來。

歷史程序有必然趨勢的演變,文無忌不會生搬硬套。

宋秦歌還知道文無忌之所以向朱由檢舉例彼得一世,日不落帝國,並不是要影響朱由檢,等朱由檢登基之後去效仿那種模式。

社會性質、政治、經濟、文化組成了一國國情,文無忌比自己更清楚什麼是國情、國策,舉例是讓朱由檢明白革新才有出路,怎麼革新?眼下文無忌不會去談,朱由檢或許會自我思索方案,但也不會去問文無忌。

如果擺到明面,文無忌、朱由檢都是謀反,砍頭之罪,兩個人都心知肚明。

光影裁剪出朱由檢身影,帶著一抹孤色,涼亭中朱由檢開口:“開放、學習,禁海沒有錯呀,我朝歷代多是聖君,儒賢著述,目的在於將世間愚人帶出,我朝如若武力不敵日不落帝國,也是蠡蟲之輩只顧一人而不顧一家,只顧一家而不念一國,被私慾矇蔽,如果放下私慾,國家便會強盛,時時流轉、生生不息。”

文無忌還在思考著如何回覆的時候宋秦歌卻首先明白了朱由檢理念的核心。

秦園期間,宋琴歌沒有惡補歷史和前朝聖賢著作,朱由檢是在引用明朱熹的“存天理,滅人慾”的理論。

宋秦歌內心嘆息;

這是聖賢對社會追求的最高狀態,但天下被柴米油鹽所困,食不果腹的百姓又如何做到聖賢心,有聖人境界。

文無忌不知道朱由檢說的是朱熹理論,但卻能聽得出核心意識。

穿越的優勢就在於一旦知道對方所要表達的核心思想就可以利用另外空間的知識、理論,一針見血的點評。

看著視線緊緊盯著自己的朱由檢,文無忌笑了笑:“堵不如疏,疏不如引,人都是有私慾,不被禁錮的人性才能發揮出璀璨光芒,儒家聖賢在釐定規則的同時其實保留了向上的本意,希望天下大同,人人如龍,只不過自蒙古人建元以來戰事頻繁又實施文化桎梏,少有出現大儒指引糾正。文化一脈源遠流長,文化的本質屬性是生活但高於生活,從農耕經濟到江南手工作坊的集中出現,這是生產力發展變化的體現,與之對應的這種社會發展還要以文化形式表現而出,問題就出在這裡,文化糾正。

舉例,江南的手工作坊商路四通八達,貨物暢通,所以要擴大生產,擴大生產就意味欲的產生,這個欲要不要滅,禁止。我同文公子交往也有欲,因為能熟悉京城文化,認識名流才子,這個欲要不要禁止。大魚吃小魚也是欲,那麼這個欲也要不要禁止。開疆擴土還是欲,又要不要禁止。

所謂滅欲,滅的是創造性、主觀能動性、發展性,我是贊成引導,贊成約束、引導,民可使知之,不可,使由之。”

“說的好”

文無忌言落,宋秦歌內心鼓掌。

朱由檢又陷入到迷茫當中。

十五歲的年紀,接受的是皇家文化綁架的儒思維,文無忌言簡意賅的解釋即沒有脫離儒的範疇又讓朱由檢隱隱約約感覺到一種衝突,但致命的是朱由檢無從反駁。

最終長久的思索之後朱由檢苦笑:“我是學識不夠,需要時間消化,文公子見笑,到時希望文公子啟慧”

文無忌陳懇:“炑公子

《明末漢魂有聲小說》 第八十三章 詩詞營銷(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