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2部分 (第1/4頁)

青澀春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擔�友笮薪�誥�稹E釉祁腦�齔閃蘇獗噬�猓�又心鋇帽├��煊摯�倭艘幌鈽碌牟圃礎T諂淝準藝潘滔鴕殘枰��鵠醇┧窖問保�謁�此擔�透�且桓鏊乘�浦邸⒍嘍嘁嬪浦�鋁恕:罄湊偶搖⑴蛹藝飭酵紡箱敝�跋蟆鋇暮蟠�校�鉤雋肆轎緩崆乖韭澩蛺煜碌娜宋錚�湊啪步�團憂喑牽�恢�欠裼氳背跫易逕�庵械幕鷚┪隊洩亍�

據張寶善的孫子,如今已經102歲了的張乃鳳先生說,張家的緝私船上是有貨真價實的洋炮的,非常神氣,那是一艘炮艇,專事巡邏緝私。每年炮艇上的管帶在過年時都要來張家彙報業績,張家自然會給些賞錢。16

張頌賢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張寶慶(字質甫),國子監生,以後又捐得花翎候選郎中,可惜長年患病,二十來歲就得憶忡病,“沈綿不能治,卒年四十三”(繆荃孫《張封公家傳》),竟先於其父五年而逝(1887年),未能繼承和掌管家業,僅有一個兒子即張石銘(鈞衡),成為“承重”家業的長房長孫。老大多病,老二自然就肩挑重擔了,所以張家第二代當家人就只能是張頌賢的次子張寶善(定甫),即張靜江的父親了。

張寶善(1856~1926)成年後即是父親生意上的好幫手。他於舉業上很不得志,僅由附貢生資格,取得一個戶部貴州司郎中的頭銜。而實際上一天官也未當過,就在家鄉和上海料理家業。其父張頌賢1892去世之後,他又獨立操辦了10年,至1903年,才與其兄之子張石銘分家。分家後,張寶善仍居祖傳老屋,並在此基礎上加以修繕、擴建,又在祖宅東北部闢園為東園(又稱綠繞山莊),與其親家龐雲釒曾的宜園(今仍有遺址在,只是已荒廢)相比鄰。

張寶善把張家的鹽業大舉向縱深擴充套件時,還積極發展與鹽有關的加工業,接連開辦了張恆泰、張恆昌、張元泰、張啟泰、老裕泰等系列醬園,並在外地大開分號,製作和經營麵醬、醬油、辣醬、醬菜、腐乳等南方人喜歡的小碟佳味,幾乎壟斷了南潯周圍方圓50裡內的醬製品的生產、批發和銷售。據說僅張家的張啟泰醬園就擁有200多隻大醬缸,整體規模可想而知。

1。從湖州南潯闖進上海灘的“大象”(5)

有了這樣的生意,張家就在上海站穩了腳跟,可以作更大的投資了。後來張家在上海開銀行,設典當,辦綢廠、綢莊,投資房地產,財源滾滾,豪氣沖天,已經在上海灘呼風喚雨了。

2。懿德堂的兩位傳奇女人(1)

“江南第一宅”

張家老太爺張頌賢經商發家之後,跟所有老派的鄉間富紳一樣,首先在家鄉買房子買地,把自己的“老窩”安頓好。隨著南潯“四象八牛”實力的不斷增強,這些“老窩”的規模也在不斷擴大,奢華程度不斷提高,不僅有漂亮、高敞、氣宇軒昂的房舍,還多配以幽靜的花園,以至於南潯鎮除了有“魚米之鄉”的美名之外,還有著“園林之鄉”的盛譽。

現在位於南潯東大街上的張靜江故居,其基礎就是張頌賢的故居。張頌賢逝世十年後,張家兩房析產,此處歸東號,即張頌賢的二兒子張寶善,取堂號為尊德堂。此時張頌賢的長子張寶慶已經去世,張寶慶的夫人桂太夫人和她的兒子張石銘住在南西街,是張家的啟泰醬鹽店河對岸的一處更大的大宅院,即有著“江南第一宅”之譽的懿德堂。

懿德堂正門坐西朝東,南牆外一溪之隔是劉家的小蓮莊,溪邊有小路可通,沿小路一直可走到懿德堂的後門,即綴在高牆西南角上的一個小門。從小門折向北,又是一條河叉。過橋繼續向西,就可以走到南潯劉家小蓮莊的大門;不過橋而向北,就是懿德堂沿河的西牆。

如此格局可知,懿德堂是個三面綠水環繞的地方,這在風水先生看來,可謂一方風水寶地。因為他們認為“水”是“流通”的,“活水”可以“通財”,屋外流水不斷,就會得到財源滾滾的好運了。

跟所有的江南豪宅一樣,懿德堂也是一處外樸內秀的重重深院。它的門樓雖有兩丈高,但外表上並不過於奢華,看上去是一色的鄉間粉牆黛瓦,在幽靜恬淡的水邊,劃了一道黑白相映的倒影。所有的“財氣”和建築的精華部分,都包藏在高牆深院之內。

凡是到過懿德堂的人,幾乎無不為之驚歎。倒不完全是因為它規模大,雕琢精美,用料考究,主要是因為它那特有的、中西合璧的海派氣韻,以及儒商治家的儒雅風範,使人領悟到這個家族在西風東漸這一歷史大潮中的鎮定和果敢。

這處宅子佔地約8畝,建築面積達6000多平方米。縱的

《張靜江與蔣介石有無結拜》 第2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