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部分 (第1/4頁)

津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兩個光頭的江湖 孟非

時隔不過兩個月,樂嘉又出新書了。當作序的重任再次降臨到我頭上時,厚厚的書稿不免讓我驚歎於他創作精力的旺盛。相比為他的《色眼再識人》作序,為這本《讓你的愛非誠勿擾》再寫序,多少讓我有一些歸屬感。作為《非誠勿擾》舞臺上唯一不下車的“司機”,我和“售票員”樂嘉共同見證了每一位上車男女的點點滴滴,因此在讀這本書時,常有恍若隔世的感覺。很感激作者再給我這個機會,憑藉這篇小序多少也能“見證歷史”了。 《非誠勿擾》開播已有半年,這半年也是我和樂嘉不斷熟悉的半年。樂嘉眼神犀利,不說話時有拒人千里的感覺,但熟悉之後所有人都會感受到他個性中的熱情。我尤其佩服他對人的關注。他常漫不經心地打量和審視著一切,看似無意,卻是有心。任何人的絲毫反應都是樂嘉全面瞭解一個人的開始。在書中他曾提到,一位男嘉賓在他面前說謊,但在洗手間卻被他偶然聽到男嘉賓電話聊天的“實話”,因而他用性格色彩讀心術迅速推測出了這位男嘉賓的性格。這點讓我佩服和慚愧,因為那時候我基本上都在和花枝招展的女編導們說笑。同處一個時空,他吸收的資訊遠超過我的想象。正是這種執著而敏銳的“關注”態度,使得他在節目裡妙語連珠、語出驚人,成為節目的財富。 樂嘉一直對自己在《非誠勿擾》早期節目中的“無助”表現感到懊惱,書中也屢次提到。根據我並不算豐富的經驗,能夠像他這樣,在短短數期節目內迅速進入狀態並找準自身的定位,已經很不容易,他對自己的要求實在太高。樂嘉在節目中不僅僅是一個冷靜的分析者,同時也是一個激情的參與者。在理性和感性之間自由遊走的他,總能在關鍵處一針見血,一語驚醒“夢中人”。正是樂嘉和他神奇的性格色彩學理論與《非誠勿擾》舞臺產生的種種化合作用,使這個節目變得更加曲折而精彩。 我在第一時間拜讀了書稿,對於喜歡《非誠勿擾》的朋友來講,此書提供了一個絕佳解讀《非誠勿擾》的視角。首先,這本書道出了《非誠勿擾》的很多不為外人所知的情況。樂嘉從節目參與者的角度,對很多被外界誤讀的現象做出了他的解釋。雖說“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但相對客觀的聲音還是有必要的。樂嘉的這些心聲,對很多不太瞭解節目或對節目有所誤解的觀眾是一個重新審視的機會。能夠多角度全面地瞭解並重新認識一件事情,我認為是一種人性的覺醒。其次,這本書以樂嘉功力深厚的專業背景為出發點,用他浸淫多年的性格色彩理論,對臺上嘉賓進行了全方位深刻的解讀,這種解讀比節目中樂嘉的點評更深刻更透徹。我還得說,對他從何其平淡的一句話中也能挖出他的紅藍黃綠,實在敬佩。如果說《色眼再識人》是一本精彩的性格色彩理論集的話,那《讓你的愛非誠勿擾》就是一部將數十期節目和數百人梳理得頭頭是道的理論聯絡實際的案例集。可惜我年輕時,沒人告訴我這些道道。 我沒有能力預測《非誠勿擾》的前景,我也並不太介意這件事情,它只是我的一項工作而已,即便哪天沒有了節目上的合作,交樂嘉這個朋友也是我的收穫。

情如何談,愛如何戀 樂嘉

這本書,記錄了2010年大半年的時間裡,發生在江蘇衛視《非誠勿擾》節目中的故事。 自打2009年底接受制片人邀請,準備參與節目的那天開始,我就做好了打算,要給自己一個交代。起初,關於“交代”的想法很簡單,因為節目裡三教九流稀奇古怪的人很多,我可藉此積累些人物素材。對我來說,不記錄,既放棄了絕佳的深入探索性格的機會,同時每期節目投入的巨大精力很快就付之東流,所以,每次錄完,我趕緊寫字。 節目火了以後,有記者問:“聽說你計劃在《非誠勿擾》每50期,就出一本關於《非誠勿擾》的書,意義是什麼?”我很官方地回答:“十年以後,當人們再次回憶起《非誠勿擾》,我希望人們會說,‘這是一個社會人文節目,也是交友綜藝節目。’我希望我對幕後的觀察和思考,我在節目中的心路歷程,及我對節目中人性的聯想和延展,能為這個目標盡我的微薄之力。”其實,真正的意義,照我老師的說法,就一句話——再普通的事件一經記錄就成為歷史,一成為歷史就將價值連城。 因為我過去玩電視玩得不好,我答應接下這節目的初衷,只不過是希望能更熟悉電視製作的規則。然而參加節目後,實際得到的最重要的專業收穫卻是,FPA性格色彩學在實戰中尤其是情感領域有了全新的運用。 性格色彩學在情感上的運用,簡而言之,可分兩部分:其一是婚姻關係,主要探討不同性格的夫妻在婚姻中為何碰撞,怎樣碰

《非誠勿擾歌詞》 第1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