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1部分 (第1/4頁)

吹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同時,減省一些刑律,減去死罪八十一條,流罪一百五十四條,徒、杖等罪千餘條,總共保留五百條。隋文帝除了重新統一了度量衡和貨幣之外,還採取了許多經濟措施以鞏固其統治。他重頒了均田令。自北魏時,均田制和租調製已開始實行。

其後,北朝各代都繼續沿襲,當中略有變動。隋開皇二年,重頒均田令,自諸王以下至正七品的都督,受永業田從一百頃遞減至四十頃,至於普通百姓,丁男一人受永業田二十畝、露田八十畝,奴婢亦同。另外又規定受田並承擔賦役者,從十八歲提高到二十一歲,勞役從十一歲提高到十六歲,力役時間則從每年一個月減至二十天,而未被役的丁男可納絹代替,稱為「庸」。

戶調絹從一匹四丈減為二丈。年滿五十者,還可減免。這樣隋初的賦役便比前代大為減輕,百姓得以休養生息,戶口不斷增加,到開皇九年戶口已增到六、七百萬人,租庸調的總收入也隨之快速增長。隋代大業七年前出現的倉庫充實、府庫山積之繁榮景象,就是均田令推行的成果。這是他的第三項功績。隋文帝還整頓了府兵制,加強中央對軍隊的控制權。府兵制原起於北魏時期鮮卑人當兵、漢人務農的政策。

府兵全家可以免除賦役,當兵成為鮮卑人的專利,這政策明顯地帶有民族隔離的色彩。並且士兵另立戶籍,完全脫離生產,實際上是地方豪族的武裝,統兵權不歸中央。到了北周後期,迫於形勢,漢人也被募充作府兵。

楊堅為北周大丞相時,就下令西魏受賜鮮卑姓的漢人可恢復漢姓,開始破除了鮮卑人當兵、漢人務農的規定。隋開皇十年,隋文帝又下令府兵全家一律歸入州縣戶籍,受田耕作,變軍籍為民籍,平時參加生產,兵農合一化。

使府兵制和均田制結合起來,兵士本人則由軍府統領。這一措施既保證國家的兵源,又使農業戶口大增,促進了農業的發展,而且更適應了民族融合和時代趨勢,有利於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此乃他的第四項功績。

隋文帝的第五項功績就是建立科舉制,廢除九品中正制。開始,隋文帝命令各州每年推選三個文章華美、有才能的人,到中央受官。後來,隋文帝又下令,京官五品以上,地方官部管刺史,要由有德有才的舉人擔當。

到隋煬帝時,定十科舉人,開設進士科,以考試詩賦為主,選擇“文才秀美”的人才。這標誌著科舉制度的產生。科舉制度的建立,重才學而不重門第,削弱了門閥大族世襲的特權。這種“任人唯賢”的改革,對後代影響很大。

隋文帝所進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對削弱地方豪強勢力,加強中央集權起了積極的作用。隋文帝在位二十四年,後期國家富足強盛,編戶大增,倉儲的豐實為歷史所罕見;全國安寧,南北民眾得以休息,社會呈現空前繁榮景象。足可稱“開皇之治”楊堅的確是名君聖主,可惜他的兒子隋煬帝楊廣實在是昏庸無道,驕奢淫逸。他在位期間,百役繁興,民脂榨盡。僅建築東都洛陽,每月役使兩百萬人,半數以上死在工地。

他在西郊建造了一個大花園,周圍一百公里。從江南採得大木柱,運往東都,每根大柱須兩千人往返遞送,沿途絡繹不絕。據記載,西苑“堂殿樓觀,窮極華麗”不知搜刮和浪費了人民多少財富。

楊廣偏又在大業七年至大業十年連續發動了三次對高麗的戰爭。大業七年,隋煬帝為了發動攻打高麗的戰爭,大批徵兵、調糧、造戰船。在隋朝官吏監督之下,造船工們日夜立在水中工作,腰部以下都生了蛆,死去很多人。

被政府徵調的兵役,由全國各地向幽州(今河北、遼寧地區)集中,源源不斷;搬運糧食、兵器、盔甲和攻城機械的民夫千里征途,日夜不絕。許多人有去無回,屍體“臭穢盈路”十分悽慘。在農村,“耕稼失時,田疇多荒”山東、河北一帶,歷來是隋統治者搜刮財賦的中心,又是進攻高麗的戰爭中徵調最多、受害最深的地方,再加上這年夏天發大水,山東地區災情特別嚴重,“百姓困窮,財力俱竭”處在飢寒交迫困境的貧苦農民,再也不能忍受下去了。

農民起義的烽火便首先在這裡燃起。隨後便是匪盜到處都是。無數家破人亡,賣兒賣女,無數年若少年成為成為孤兒乞丐。無數田地荒廢。這一次天下大亂中華大地不知要死多少人啊!只有儘快統一天下才能結束這戰亂,也算是自己的一場大公德。

第023章 巴陵逸事

巴陵,古荊州地的重鎮,位於湘水下游、洞庭湖與長江交匯處,具有悠久的歷史,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夏商時期為荊州之城、三苗

《大唐之風流邪神txt下載》 第11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