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部分 (第1/4頁)
開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雖然印度政府也一直積極進行核武器的開發工作。但是直到1974年5月18日,印度進行了和平地下核試驗,以表明印度已掌握原子彈設計、製造和試驗技術。而此時距離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在新疆羅布泊爆炸成功已經過去了將近10個年頭了。而到了1998年5月11和13日,印度又進行了兩輪5次地下核試驗,以宣佈自己正式成為核武器國家,此後一直拒絕簽署《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之時,中國早已在1996年7月29日進行了最後一次核試驗之後,宣佈全面停止核試驗。
印度不僅在核武器的研發領域進展緩慢,更重要的是長期以來其核武器運載平臺的缺乏也一直成為印度核威懾力量這個水桶之中最短的一塊木板。雖然印度一直努力建設屬於自己的“三位一體”戰略核威懾力量,但是實際上在這個方面印度所取得的突破和成績卻乏善可呈。陸基核力量是一個國家核威懾力量的基礎,而相對於中國完備的地面導彈發射井網路和第二炮兵機動導彈旅而言,印度的陸基核力量幾乎拿不出檯面。
“烈火”系列彈道導彈可以說印度陸基核力量的中堅,但是它的初期型號並不完美,帶有兩級發動機的“烈火—I”型彈道導彈第1級使用固體推進劑,第二級是縮短型的“普里特維”(“大地”)液體燃料短程彈道導彈,而這一粗糙的組織理論射程只有700千米,只能算是一種近程彈道導彈。“烈火II”型彈道導彈的效能顯然要出眾一些,在1999年3月首次進行的首次試射之中,其在11分鐘內飛行了約2000千米,理論上可以可能攜帶了一枚核彈頭從印度北部的發射陣地打到中國中部的武漢和重慶。
真正被印度政府寄予厚望的是“烈火—III”型中程彈道導彈,這種武器的有效射程為3500~5000公里,可以覆蓋包括北京和上海在內的亞洲大部分地區。一旦這種武器被大量部署,那麼中國的主要城市將都在印度核打擊的陰影籠罩之下。根據印度官方的計劃,“烈火…III”最早應該在2003年就可以進入試射,但由於當時印美正在緊密磋商民用核協議,印度擔心試射會造成負面影響,所以一忍再忍未敢有所動作。直到2006年印度軍方才在美國的首肯之下,在印度南部奧里薩邦的惠勒島試驗基地發射了一枚射程為3500公里的“烈火…III”型中程彈道導彈,但是試驗的結果卻讓人大跌眼睛,火箭的第二級沒有按時脫落,導致導彈在發射之後5分鐘、僅僅飛行了1000公里(不到三分之一射程)之後迅速跌落在印度洋之中。
雖然半年之後印度政府再度組織了一次導彈試射,並取得了圓滿的成功。這一久違的喜悅讓印度的新聞機構著實興奮了好久,新德里的一家英文電視臺在報道該條訊息的導語中說,“導彈的發射增強了印度對付像中國那樣可能的對手的核威懾能力”。一位印國防技術專家表示“導彈的發射將使在射程範圍內的)一些首都感到顫慄”。在該電視臺的新聞報道中,一條鮮豔的黃線一直將導彈發射地的奧里薩邦同北京連結著。但是吹噓歸吹噓,實際上漫長的等待和第一次試射的失敗已經給印度帶來了無可挽回的損失—時間,在蹣跚之中,印度失去了生產和部署“烈火…III”型中程彈道導彈的最佳時機,在中印戰爭全面爆發之前,印度軍隊僅有4枚可以打到北京的“烈火…III”型中程彈道導彈和20枚“烈火II”型彈道導彈
印度陸基核力量的主力仍是針對巴基斯坦部署的“大地”系列短程彈道導彈和“烈火—I”型彈道導彈。“大地”系列短程彈道導彈於1983年開始研製,並於1988年首次試射。從1988年至今,所有型號的“大地”導彈都已進行了28次試驗,可以說是印度導彈家族之中最為可靠的成員,但他的射程僅有250公里,而且只有“大地—I”(陸軍型)被確定為可執行核打擊任務。
與陸基核力量的長短不一不相匹配相比,印度空基核力量可以說是規模龐大,種類齊全。印度可以用於投擲核武器的戰機包括法制的“幻影”2000H、英國生產“美洲虎”IS、來自俄羅斯的“米格…27”型戰鬥轟炸機,以及在戰前向俄羅斯訂購的6架圖…22M3型戰略轟炸機以及4架圖…160“海盜旗”戰略轟炸機。這些戰機在開戰之前組成了印度200架次以上的空中核打擊力量,但是隨著殘酷的中印戰爭的消耗,這些龐大的機群已經所剩無及了,而要利用空中力量突防對中國內陸進行核攻擊,在目前的戰場條件下幾乎沒有成功的可能。
而印度海基核力量則顯得更為單薄,海基核力量特別是攜帶著核武
《龍的力量現場》 第195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