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景德觀陳道長 (第1/2頁)
老鳥初神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時光如梭,一晃過了七八天。
虹口區江灣鎮東萬安路,景德道觀的城隍行宮大殿,因為遭遇日軍炮火,已經倒塌了一半。
而殘垣斷壁下,卻搭了不少窩棚,成了很多難民的臨時居所。
這天中午,露天的城隍宮大殿上,幾名道士架起一堆篝火,在一口大鍋熬煮雜糧野菜粥,菜綠色的稀粥泛起泡沫,冒著騰騰熱氣。
五六十名難民模樣的男人,他們衣衫襤褸、有老有少,自覺的排成長隊,手持各式各樣盛粥的器皿,默默等待道士施粥,
景德道觀始建於北宋景德年間,極盛時佔地十四畝,觀內建有山門、正殿、齋堂、道舍和煉丹堂,觀外築有城隍行宮、及社神廟等建築。
與建於清康熙元年的三觀堂,同在虹口區萬安路上。
淞滬大戰期間,虹口成為炮火激烈的戰場,大量難民湧入道觀,景德觀成為避難所,
當時一度容留了幾千人,道士們看病施藥,燒水熬粥,力所能及地為難民提供一些幫助。
然而道觀裡存糧有限,幾天功夫就消耗一空,每日僅能熬點稀粥,分給少數病人與孩子。
隨著日軍佔領虹口區以東至陸家嘴,乃至整個蘇州河以北,觀內難民大部分倉皇逃散,只有一些老弱病殘無處可去,仍舊留在道觀裡喝粥度日,苦挨歲月至今。
就在眾人排隊領粥的時候,夏吉祥穿著一身麻紗道袍,拄著一根松木杖,從道觀裡慢慢走了出來。
原來六天前,本想駕車離開的夏吉祥,被撫育院石院長強行攔下來,而後這位石美蘭女士持筆修書一封,讓撫育院的司機接手駕駛卡車,
將夏吉祥送到萬安路景德觀,連人帶信交給一位掛單的陳道長照顧。
這裡特別說明的是,這位陳道長來自峨眉山,他精通內家拳與武當劍法,從不參與觀內齋醮、科儀等法事活動,
平日裡只擎著八卦布幌在街坊間行走,既給人占卜算命,也行醫看病,
道長看似經常食不果腹,卻號稱願解世間疾苦,他出去遊走一圈,總能帶回一些吃食和日用品,賙濟觀內的難民。
因為石女士的特別關照,這位陳道長看完信後,立即著手救治夏吉祥。
與尋常的中醫治療不同,陳道長用內功與針灸相結合的方式,讓夏吉祥連催帶吐,把體內淤血吐乾淨。
而後推宮正腑,將夏吉祥體內臟器正形,被打折的幾根骨頭復位。
在整個治療過程中,夏吉祥痛苦不堪,又吐了不少血,有好些黑色淤血和半凝結的血塊。
用陳道長的話說,夏吉祥畢竟年輕,又沒有傷到心脾要害,他氣血旺足,體魄強健,能及時把這些淤血排出來,內傷就料理好了一多半。
否則淤血積累在腹腔裡,需要數年功夫,才能慢慢化解吸收。
所謂沉痾難治,就是這個道理。
所幸夏吉祥擅長八卦掌與劈掛拳,算是打下了內家拳基礎,陳道長便傳授道家內功心法,教他調息打坐,自行癒合內傷。
他留宿在道觀客舍裡,自然換作道人打扮,
經過道長几天調治,夏吉祥傷情穩定下來,不再咳血,便想趁著陳道長不在觀內,悄悄離開景德觀。
因為他心裡清楚,景德觀位於虹口區萬安路,距離日軍陸戰司令部所在的黃渡路,不過五六公里,
日本警備隊的卡車,幾乎一腳油門就能開到,如今自己是日軍搜捕的頭號嫌疑犯,他不想連累道觀,也受不了天天喝粥咽菜的清苦。
然而好巧不巧,夏吉祥剛剛走出道觀,迎頭碰上扛著褡褳回來的陳道長。
陳道長形貌清瘦,歲數六十開外,頜下留著一縷山羊鬍,他一把攙住夏吉祥,操著一口蘇杭口音,熱情招呼說:
“義士呀,夏大俠,儂傷勢還嘸沒好透,勿適宜走來走去額呀,儂這是要到啥地方去呀?”
“陳道長,快別這麼稱呼,在下一介草莽,說是歹徒也不為過,實在不敢妄稱俠士。”夏吉祥尷尬的回答:
“夏某不但殺了人販子,還殺過日本人,如今受到通緝,不想連累道長,
再說道觀裡養了這麼多難民,本來生活窘迫,糧食就不夠吃,我不能再待在這裡······”
“後生仔,儂講迭種閒話就外道勒呀,本來石(美蘭)先生拿儂當作俠義之士託付撥吾,吾才耗費自家精元來救儂,權當回報石先生當年恩義。
如今就衝著儂打鬼子迭樁事體,也不枉貧道折
《八寶提燈潮劇》 第279章 景德觀陳道長(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