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360章 終於見到墨家的人了 (第1/2頁)

枉度紅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今天的天氣不錯,這麼早,太陽就已經出來了。 春日的陽光帶著一點點溫暖照在人的身上,還是讓人覺得很舒服。 吃過早飯,大家都便都去往問天台。 今天也是大家在這裡搞一次聚會,也算是論道的前奏。 幾百人,在問天台這地方,也不算是擁擠。 而且金山寺早已經讓人準備了許多的蒲團,來了的人,便都跪坐在蒲團之上,不過蒲團都是放在涼亭之外,倒是把涼亭圍住。 所以倒是很有規矩,沒有那種亂亂的感覺。 孫尚志他們一行人,也是找了空地坐了下來。 在這裡他還真是發現了許多的熟人,滿阿也來了,不過今天他沒有再穿他那件花衣裳,在人群之中,孫尚志也是看了好一會兒才發現他。 不過他滿阿卻是沒有東張西望,並沒有來找孫尚志。 而且就是家的的閔然也來了,而他身邊也是有幾個農家裝束的人,想來都是農家的。 天陽道人也來了,但是卻只是一個人,他的師弟天雲沒有過來,也不知道是不敢出現還是有事沒法過來。 就是宋英達也來了,而且看他們兵家的陣營,這次來的人還不少。 至於其他的人,孫尚志也大都不認識,就是讓他意外的就是,李召作為名家子弟確實沒有過來。 跪坐其實一點也不舒服,至少孫尚志是這樣認為。不過其他人好像並沒有孫尚志的這種反應,都是眼睛盯著涼亭。 涼亭中沒有一個人,就是孫尚志認識的德智禪師,也是坐在外面。 孫尚志沒有問,想來這涼亭到時是讓說話的人站的地方,一是這地方高一點,外面都能看得到其中的人,二是這是在眾人的中間,只要聲音大一點,那說話大家也是能夠聽得到。 等了一會兒,沒有再見到人過來,想來是該來的都來了,不想來的也不會來了。 這時德智禪師站起身來,走到涼亭當中,朗聲說道:“各位施主,這次我們金山寺舉辦這次論道大會,實是想要與天下名士交流各自學術的優點,能夠看到不同的觀點。天下百家,無不是從心而起,所以等會各家還請都能各抒己見。在這裡,貧僧還是想請各位摒棄門戶之見,切不可因為道不同而發生爭吵,希望各位施主能夠遵守。” 德智禪師又環顧了一下四周,然後又說道:“各位施主名士,不知哪位先來?” 德智禪師的話音剛落,便就有人說道:“我們來到金山寺,今天金山寺也算是東家,這第一講,還是請德智禪師先來吧!” 這人說完,也是有很多人附和。 的確,誰不會在這個地方這個時間去搶佛門的臉面。 而德智禪師聽到眾人說話,也是當仁不讓地說道:“既然各位施主想讓貧僧來做這拋磚引玉之人,為節省時間,我就先講一講我去年得到的一首詩。” 德智禪師清了清嗓子,又接著說道:“這首詩也是去年夏天,儒家小聖孫尚志來金山寺遊玩之時寫與貧僧的,我在這裡就給大家念一下: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說到這裡,德智禪師停了下來。他要讓大家回味一下這首詩的高深之處,實在是這首詩讓佛門的禪體現得淋漓盡致。 好在來的都是名家,這首詩又好記。 是以德智禪師只是唸了一遍之後,大家也都是沉默下來,好好地回味。 這四句詩,可謂是簡單至極,但是卻把佛門禪理體現得很是到位。 現在又聽說這詩出自於儒家小聖孫尚志,頓時有許多人的目光便投向了儒家這一眾人。 而就算是沈崔兩位大儒聽到這首詩後,也是不由得看了一眼孫尚志。 難怪金山寺的佛門與孫尚導的關係很好,原來是有這麼一個原因。 這首詩已經可以算作是佛家經典了,就算千古流傳只怕也不是不可以。 而這時德智禪師看了看大家的反應又說道:“正如各位所想,也正是因為這首詩,所以我們佛家也是與儒家結下了良緣,所謂有因皆有果,我們佛家也是感激儒家的這份情義。” 德明的這句話在在現在這個時局中說出來,份量不可謂不重。 這是佛家已經公開站到了孫尚志這邊了。 德智禪師的這句話,明顯就引起了眾多人的猜想,所以一瞬間,就有許多人議論紛紛。 而德智卻是不管這些,繼續說道:“今天我就不多說了,還是請各位施主上來講一講。” 這時農家的閔然卻是站了起來,走到涼亭之中,對著大家行了一禮道:“我是農家閔然,我們農家只是專心於耕種,所以我們農家的宗旨也僅僅只是讓天下人都能吃飽飯。只是實在是能力有限,時至今日,卻是還是沒有能夠做到這一點。但是農家卻是一直在努力,這幾百年來,無論是農具還是農田的產量,也都是有所增長。這也讓天下人多了一個活下來的機會。但我也知道,在坐的有許多可能從來都沒有到過農田裡,也沒有看到過最為低層的艱苦生活,只是看到這個世界的繁榮與奢華,只看到城市裡的紙醉金迷,卻是從來都沒有看到過因為沒有吃食而被活

《抄詩被大儒女兒看上》 第360章 終於見到墨家的人了(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