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55部分 (第1/4頁)

月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各工廠先後建成,工人們正在為鎮公所這些地方做最後的工作。很多僱工都回家參加村子裡的建設。不過新民鎮,長長的街道只有三分之一有房子。剩下的都還空著。

冬耕已經完了。村裡的農戶在村長的組織下修整道路,修建公共廁所和沼氣池。

隨著局勢的穩定,已經稱為縣長的陳中孚從白馬直接翻山路過來到了農學院,被農學院的“豪華”嚇了一跳。張春帶著陳中孚在農學院各學科的學術廳裡轉了一圈。大多在演講論文。學生們安靜認真,完全沒有被戰亂打擾的跡象。

陳中孚有些震驚,雖然知道張春將蒙學堂改成了農學院,但是沒想到發展成了這個程度。連洋人教師都有,實驗室裡各種儀器琳琅滿目,根本不是陳中孚這個傳統舉人能夠理解的。

張春拒絕了陳中孚想要張春出任副縣長一職的建議,他說當農學院的院長就足夠了,請陳中孚幫忙到都督府備案。

第六十二章 招討第二標

朝廷的皇族內閣已經解散,宣統皇帝下野,袁世凱當上了總理大臣,京城被袁世凱控制。北洋軍打倒了漢口,不過北洋軍和革命軍都按兵不動,黎元洪要和北洋軍議和,本就是一家,何況民國戰事不利。

戰事停下來,客商開始回流。孫武派人將袁定國的骨灰送了回來。按照袁定國不立墳墓,不舉行喪禮的遺囑,要將骨灰撒在雲龍河上。顧明和袁芳遵從了他的意願。

曾思敏以弟子禮,身後是農學院四百多學生。

沒有人說話,現場一片肅穆。

張春和顧明也沒有說話,只是看著袁芳和曾思敏把骨灰撒到河裡。

這種奇怪的葬禮把鎮裡的人嚇住了,之後,很多人效仿袁定國的做法。也有很多年,沒人敢下河洗澡,說河裡有著英雄的靈魂。如果不是在南河取水,恐怕鎮裡沒人敢喝自來水。

新民鎮的建設沒有停,油脂廠也搬出來,分成了油脂廠和日化品廠,主要生產精製食用油以及香皂、防凍霜等護膚品。

在郭華的規劃中,大李家灣將維持原有的棉花種植格局。不過百民巷以前的農田有一半又恢復了水稻地。而吳家的農田全部劃給了農學院,準備把新民中學從農學院分離出來。隨著新入學的學生增多,農學院不可能同時容納中學和大學的學生。

所有的工廠、政府、學校都沒有圍牆,連最開始的新民小學的圍牆在改建下水道時拆掉後也沒有重建。這是建築科學生的建議,因為這樣可以整體設計鎮裡的綠地。可以給人開放,自由的空間。

郭華對此非常贊同,因為可以節省不少銀兩。

郭華當上鎮長後,張春對她的約束很少,所以她把大李家灣整合成了六個村落,變成了互助農莊,實行集體經濟。反正這些佃戶自己什麼生產資料也沒有,全部由財稅所提供。佃戶們還能相互幫助,也就沒人反對。

全民衛生運動,其實是和衛生基金聯合做的,清子把日本的一些做法也搬了過來,現階段能做的是廁所改造以及衛生所進行的衛生宣傳。

剩下的應該算得上是婦女解放運動,因為日化廠,紡織廠,印染廠,紡織廠都需要女工,男性在裡面多半都是做機修等笨粗的活。

男女同工同酬,鎮裡的女人們都被鼓動起來,

家裡的女人再也不能關在家裡,特別留下來的富戶家裡的女人們,她們多少有些文化,接受能力比別人快,雖然很多人都是小腳,但是為了工作,都把腳放開了,大多數事情也都能幹好。工資比你們男人拿錢多。

開始的時候男人們還嘀咕:“女人能幹什麼。”

結果被麗質聽到了,麗質一瞪眼睛。

弄得滿街人大笑,笑他們搞不清楚情況,鎮里人誰不知道張大人懼內,居然敢當著張夫人的面說女人的壞話?連鎮長都是女的。

客商們慢慢回流,靠街面的三十多個門面房都有了僱主,大多是賣日用五金和各種調味品。不過糧食、油脂、食鹽這些都是新民商行在運營,因為新民商行的價格比外面低很多,但是需要居民拿著警察局開出的戶口本購買,每個月購買的數量也有限制。

新民商行除了賣糧油,還賣沼氣炊具和腳踏車的。腳踏車還是漢口才有的先進玩意,能買得起的人不多,大多是帶了一些家產到新民鎮的農戶和富戶的小媳婦們。

很快每天騎著腳踏車上班的小媳婦們就成了一道風景線。

劉英來了一次渡口鎮,是為了感謝張春對劉家的保護,不過臉色陰沉。一切都與張春的預料差不

《農業中級經濟師筆記》 第55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