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9章 流通貨幣與貨幣超發 (第1/2頁)

小刀快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好了,這個問題解決後,國家也許能保持基本的平穩,但是想要朝著好的方向發展,就需要關注於另外一個因素,那就是流通貨幣,也就是錢。”

沒有在生產資料的分配上繼續講太多,張寒凌直接把問題引向了第二個因素——流通貨幣。

貨幣作為一個國家經濟執行的基礎載體,是整個國家經濟活動的血液。

貨幣發行量過多和過少都會對國家經濟活動產生巨大影響,而朱元璋在位期間依靠皇家信用大量印製寶鈔,並流入市場,無節制的發行,最終導致寶鈔的價值崩盤,就是最簡單的例子。

封建時代特別是明朝時期,因為明初時期多以銅錢作為基本的貨幣單位,而眾所周知的是,華夏大地從古至今都是缺銅的,所以銅錢的發行其實會受到底層資源的限制,這也是為什麼朱元璋會考慮發行寶鈔的一個原因。

其次,由於大量發行的銅錢在流透過程中會不斷向地主豪紳以及少量大商人家族集中,集中後的銅錢又會被他們多數儲存起來,或者置換成為土地等不動產,最後導致市面上可用於流通的貨幣越來越少,商品的流通就會因此受到巨大阻礙,進一步推進了整個社會的通縮。

好在由於在封建時代多數人都是依靠小農經濟自給自足,所以不會出現由於貨幣的流通受阻,而導致大批次人群缺乏基礎生活物資的情況發生。

至明朝中後期,由於大量白銀開始流入,因此白銀成為主要的基礎貨幣來對銅錢進行補充,從某一方面穩定了明朝的商業發展,加上這個時期手工作坊的興起,導致明朝中後期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這也就可以理解了。

話說回來,市場上的流通貨幣量決定了商品流通的速度,進而促進了國內生產和消費的同步提升。

用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的簡單指標來說的話,那就是流通貨幣的量加上流通的過程,會創造大量的國民生產總值(gdp),這也可以從側面體現了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穩定性和長期的增長性。

但是,與寶鈔類似的是,基礎貨幣的發行需要考慮貨幣的錨定物,寶鈔以皇家信用作為錨定隨意發行,最後的結果是明中期寶鈔與白銀的兌換比例就下降到接近100:1了,也就是說一百兩面值的寶鈔只能兌換到一兩實物白銀,基本上失去了貨幣的使用價值,後期也只能廢除掉。

而想要讓現在大明增加基礎貨幣,也就是銅錢發行量,其基本的錨定物實質上是糧食,糧食在古代一直到新中國成立後的的前五十年都應該是稀缺物,所以以糧食總產量作為貨幣的錨定物,在明初其實是可行的。

“你們洪武十一年的糧食總產量根據歷史記載是沒有資料的,但是洪武二十六年全國耕地數量是850萬頃(一頃=100畝),對比明初增加了接近一倍。”

“然後根據耕地數量大致估算糧食產量,以畝產25石計算,實際產糧應該是85010025=石,也就是說洪武十一年全國糧食產量應該是21億石的一半左右,就按10億石算吧。而你們一年的稅收總額約2500萬石,本身你們糧稅定的較低,甚至低於商稅的三十稅一,加之商稅你們本就收不到多少,所以估計2500萬至3500萬石應該就是你們整個明朝時期的年稅收總額區間了,與糧食總產量對比基本吻合。”

“結合上述資料,你們糧食總產量10億石,糧食價格是一石250文至300文,因此你們發行的銅錢數量應該在2500億至3000億,而一個相對蓬勃發展的社會,保持一定的通脹率是有必要的,因此你們的貨幣可以超發一部分,雖然超發了一部分,但是對總體的貨幣價值影響不大,按照超發總量不宜超過錨定物價值的70計算,你們可以超發的銅錢數量可以達到2000億左右。”

“不過上述資料是根據現代經濟執行的資料計算得到的,並不符合大明當前的經濟結構,從理論上進行估算,為了確保不出現物價飛漲的情況,建議你們超發銅錢的量不要超過800億,折算成白銀,約為5000萬兩。”

張寒凌一口氣把自己腦子給掏空了,關於經濟執行的基礎資料分析之類的知識,專業性實在太強, 連自己這個曾經為了炒股專門研究過的人都理解的很吃力,更遑論朱元璋和朱標這些古代人了。

儘管他們因為國家治理過程中對此有一些概念,但是也根本不可能理解張寒凌所表述的這些內容。

“那麼,總結一下,合理的流通貨幣總量,是一個國家經濟繁榮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而你們目前的問題是

《穿越古代如何實現大一統》 第19章 流通貨幣與貨幣超發(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