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梳理與對比 (第1/2頁)
小刀快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御書房內,朱元璋拿起白天觀影記錄下來的內容看了一遍又一遍,彷彿想從中看出,究竟是一群怎樣的人,才能創造出比自己驅逐蒙元建立大明還要偉大的事業。
朱標在下首簡單梳理了一下現代華夏建國後的成就,同時將大明現在的情況也列了出來。
試圖對兩者進行直觀的對比,從而找出現在大明急需解決的問題。
從人口、糧食、鋼鐵產量、水利工程、橋樑、道路長度、稅收、公共支出、社會福利、軍隊建設等方面進行了簡單的對比。
人口自是不用說,十四萬萬和六千萬相差近二十多倍,這一塊必須先解決糧食問題。
而糧食產量上,現代萬斤合約114億石對比現在大明的20億石都不到,差距也是6倍以上。
要知道從秦漢時期到大明時期,糧食單產產量也只翻了一倍,近1600年時間僅僅只增產了一倍,很難想象未來不到700年就增產了6倍。
或者確切的講,是未來建國後70年時間才增產這麼多的,實在難以想象。
雖說從科學的角度來講,糧食增產的因素並不只有高產種子,應該還要包含大量化肥的使用。
但是要大量生產化肥,需要完整的三酸兩鹼化工體系,所以這個時間點上,張寒凌並未提及。
經過朱元璋和朱標的討論,認為針對這一點,還以原有麥稻黍為主要糧食作物的前提下,增加產量幾乎不太可能。
那就只能大力推廣引進新的高產作物,提高其糧食產量的佔比,如此才能短期內暫時提升糧食總產量,確保老百姓家家有餘糧,進一步增加人口數量。
剛好玉米、土豆和紅薯的出現能解決這個問題,因此尋找土豆和紅薯就成了促進人口增加的第一要務,需要儘早組織並落實了。
當然,關於雜交水稻和麥種的優選優育也必須安排人去同步研究,畢竟這才是真正的主糧作物,更能為普通百姓所接受。
至於鋼鐵產量這一條,反正朱元璋和朱標是覺得沒有對比意義的,畢竟10億噸的鋼鐵產量,對比現在不到10萬噸(參考嘉靖時期全國產量16萬噸,明初減半計)的產量相差了一萬倍,這已經非人力能夠做到的了。
揣摩了一番之後,朱家父子認為應該是後世的鋼鐵冶煉技術有了大的突破才可能
後續再找張寒凌挖一挖,看能不能搞出來這類技術,應該能大大提高大明的鋼鐵產量的。
哪怕僅僅是提高到百萬噸級,那對當今的世界也將是降維打擊。
從現代社會發展的視角來看,鋼鐵產量決定了一個國家工業發展的水平和軍備發展的上限,所以鋼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如今朱家父子眼中,鋼鐵產量越高,軍隊的武器和盔甲質量就越好。
畢竟披甲兵卒佔比高了,其戰鬥力必然是成倍增加的,暫時還未考慮到鋼鐵產量增加對整個社會發展的幫助。
其次就是水利工程、橋樑道路長度、社會福利等都是需要花費大量財稅的。
以現有大明的經濟狀況,基本是很難承擔得起全國鋪開式的基礎建設的,所以要嚴格選擇重點專案來進行建設。
特別是水利工程,對於糧食生產具有重大意義,可以優先考慮。
但是要增加稅收,光靠農業稅,應該是很難支撐龐大的支出的,那麼商稅就要收起來。
可是由於現有交通運輸損耗的存在,營商成本會大大增加,商稅過高的話,會大大打擊商品的流通。
而商品流通受限的情況下,商稅又不可能收得到太多,最後就陷入了一個死迴圈,該如何破局呢?
朱元璋和朱標研究了半天也拿不出太好的辦法,只能後面再找張寒凌好好問問。
對於最後的軍隊建設方面,除了軍備需要優先考慮解決鋼鐵增產的問題外,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目前的軍制是否合適。
如何才能培養出像現代那樣的軍隊,令行禁止、紀律嚴明、百姓擁戴,人人以參軍為榮。
這個問題擺在朱元璋和朱標面前,讓他們陷入了迷茫,畢竟自古以來當兵吃糧,僅僅只是混口飯吃的行當,多為人所瞧不起。
而且如何解決軍隊紀律問題,是最難的一點,畢竟現在多數部隊都是將軍的私軍。
很多士兵都只知將軍而不知皇帝,這也是為何自古以來皇帝防武將始終比防文官要更狠的緣由。
討論了半晌之後,朱元璋不得不放棄,因為實在沒有現成的現代軍隊培養體系
《穿越古代如何實現大一統》 第35章 梳理與對比(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