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77章 連連傳來喜報 (第1/2頁)

森海如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秘徑之死士悄然得手,寂靜中除盡城門口哨兵,並將大量油液傾入門縫。

此計源自敖烈,旨在潤滑生鏽之合葉,開門時不發半絲響動。

然而此計尚未啟用,便為孫策知悉,並告知瑜,提前派上了用場。

稍等片時,待潤滑足夠,壯士輕推鎖鏈,緩緩啟閉城門。

此時,陳武已暗手肅清城頭數位衛軍,換穿其服裝喬裝巡邏隊,在城牆上穿梭刺殺。

不久,衛士察覺異狀,同伴減少而不見敵影,膽弱者瑟瑟發抖,瑟縮於地。

城門外,目睹城門洞開,瑜揮手下令,七千鐵騎如疾風暴雨衝向曲阿,城內殺聲震耳,直至晨曦漸明。

曲阿城頭,青龍旗舞動,昭示孫家威權。

此夜襲訊息由瑜故意流傳,神速抵達神仙嶺對陣雙方,引發劉繇與孫策不同的反應。

欣喜若狂的孫策立即突襲劉繇大營,而劉繇恐慌,無奈應戰。

兩日激鬥,劉繇軍敗象初露,大營終於失守,士卒敗逃。

孫策佔領大營後,委程普、韓當留守,自領其餘士兵窮追劉繇殘部。

劉繇退無可退,手下將士畏戰,紛紛倒戈,企圖投靠孫策。

意欲獻降,這群叛變將士欲擒劉繇,但因其人忠厚,政績顯赫,忠良之士拼死守護,助劉繇突圍。

叛者見狀,遂殺薛禮,以首級向孫策請功。

劉繇大軍殘部四散,僅一千餘人護衛他逃遁他方。

戰後孫策接收投降,再得精兵八千,聲威更盛。

劉繇兵敗,再無礙眼,孫策揮師四方,不但收復父親舊土,更奪得袁紹屬地,江左之勢直抵袁術疆域。

經過幾番血戰,孫策以一萬兵馬從敖烈手中借得,借剿滅水寇增強自身實力,而後集結力量在神仙嶺挑戰劉繇與薛禮,憑藉瑜的奇襲計劃,孫策大破劉薛二部,趕劉出江東,斬薛於馬下,收納其殘部,至此,孫策坐擁江東六郡,麾下兵將近十萬,嶄露霸王之姿。

孫策勢力崛起,兵強馬壯,卻暫罷討伐袁術之役。

非不想一舉拿下壽春,只是麾下疲弊,加之人數驟增,難免良莠不齊,魚龍混雜。

在此背景下貿然與修整已久的袁術對決,無疑是愚蠢行為。

孫策權衡之下,在孫權力勸之下,決定收兵整理內部。

對龐大的軍伍,他並未如敖烈那樣採取競爭淘汰,而是全收接納。

然,孫策不愚,他清楚戰鬥力關乎存亡,遂整頓隊伍,加強訓練,以備後續戰事。

於是,孫策將旗下兵馬劃分三個陣容,第一隊兩萬人馬乃精挑細選之精銳,這萬人中包括從敖烈那裡所借來的鋼鐵軍魂。

經歷連綿激戰和清洗,燕京帶來的萬軍人馬雖減至八千餘眾,但卻個個驍勇無比,與其他一萬二千英勇戰士混合編成孫策親率的秘密鐵騎,成為不設名義的精兵集團。

這裡得提及,曲阿古時稱丹陽,此地歷代出兵鋒之所,孫策取得曲阿之後立即徵募數千剽悍丹陽士卒,配以燕京八千勇士,共鑄這親衛軍的鋼鐵骨骼。

而這親衛軍團便是日後的東吳赫赫有名的勁旅——禁衛軍的原型所在。

其次,是五萬人的中堅陣容。

他們由中等武力者組成,孫策的崛起如疾風驟雨,能夠在短期內在江東建立起牢固根基,亦離不開江東眾多豪族勢力的支援。

這其中尤為倚重的便是周瑜之外,孫策心中深信的張昭、張紘兩兄弟。

為酬答江東士族的協助,也意在更緊密捆綁他們在自己旗下,孫策特別割出五萬武力中等的兵卒,作為犒賞分散予各個文臣武將。

江東局勢不同於幽、並,當地豪族勢力強橫,未獲士族認可,即便奪得江東,也握不住江山社稷,這是由江東特殊人文底蘊和久遠史實造就的。

起初,孫策意圖擺脫對江東士族的依賴,但經過與孫權一番深談,孫權據理力爭分析士族影響力,道明招攬的好處及拒絕的害處,孫策終動搖初衷,決心竭力爭取更多士族青睞,故任命孫權擔任內政部長,負責調節江東各家豪族的關係。

最後一支,約三萬人的部隊,屬於戰鬥力低下之師。

戰場上,或許僅扮演炮灰的角色,然則畢竟是三萬勇士,尚不滿基業穩固的孫策並未輕言放棄,故將他們派出充任各郡戍兵,同時嚴令各地郡守加強他們的訓練,爭取迅速提高戰力,以預備役的身份充實主要軍隊。

孫策整軍經武時,

《重生燕王》 第177章 連連傳來喜報(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