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72章 安然落座 (第1/2頁)

森海如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周瑜插話解釋:“此事君侯未必知曉,袁術得手後立即拋棄劉表,進而佔據揚州四郡,我江東僅存一郡疆土,兵馬只剩數千,由主公次子孫仲謀領命守護這片故土。

此次主公前來,實為向君侯求援兵。”

事態嚴重至如此境地,超出敖烈所料。

看樣子,歷史之輪在孫堅身上再次偏轉,使得他的遭難晚來了一載以上,就算洞察歷史如敖烈,對此亦感手足無措。

他原本以為孫堅交出玉璽後就可擺脫殺生之禍,未曾想袁術這個陰險的小人還是串通劉表算計了孫堅。

沉默良久,敖烈決然而應:“勿憂,某自當撥冗軍力相助,助你再振東山。

尚香可知此事?”雖未經正式迎娶,然孫尚香與甄宓在他心中早已如妻一般看待,和蔡琰共享尊重,自然不願她受如此重擊。

孫策搖頭道:“小妹心思單純,難以藏事,告知於她,恐怕不日天下盡知。”

敖烈點頭認可孫策的顧慮。

目前,孫策的勁敵是袁術和劉表,而劉表本保守,無向外擴張之意,故孫策只需全力以赴對抗袁術。

若孫堅去世的訊息流傳開來,定有人落井下石趁勢對江東孫氏不利。

此事應保密越久越好,晚些讓孫尚香與其他心懷鬼胎之人得知。

“伯符、公瑾,先在屋內小坐,某前往廳堂與眾共議,傾囊相授,儘可能調集軍士予你們。”向孫策、周瑜再作寬慰後,敖烈轉身步入廳堂。

步履沉重踏入廳堂,他的肅穆面色令廳中沸沸揚揚的歡慶氣息驟然降溫。

人們正熱議敖烈擊敗三部鮮卑的壯舉,堅信不久後鮮卑將盡被平定,納入大漢領土。

見到敖烈的神情,他們瞬間意識到來者不善,這非一般的事端所致。

其實,經在京燕學堂一年鑽研,敖烈早已深沉內斂,只是孫堅的身亡太過震撼,牽扯之廣,且廳中眾臣皆心腹,對他不宜始終面無表情。

適時展露情感波動,使部下感受他是鮮活有血性的主公而非無情政客,這樣更利團結,增強凝聚力。

敖烈沉聲道聲嘆息,開門見山,直入主題:“諸位,方才孫伯符告我,孫將軍文臺遭袁術、劉表聯手暗算亡故。

某許諾伯符,助他重返江東報仇。”

此言一出,滿座驚愕!廳內諸人皆為敖烈信賴的心腹,皆非凡夫俗子,敖烈之言雖然簡潔,卻捕捉到其言外之意——江南恐怕風雨飄搖。

袁術與敖烈可謂世仇,而孫策既是門徒又是妹婿,其親厚不言而喻。

眾人理解其意,為制衡袁術擴張、穩南方格局,敖烈準備扶持孫策。

眾人無異議,即便是坦蕩如砥的田豐。

助力孫策壯大,牽制南方的袁術,這符合幽、並兩地的利益。

然而給予孫策具體何等兵力援助,眾人各有權衡在心……

以田豐為先鋒的忠直俠士們,堅信在維持幽並聯盟穩定的同時,應當酌情援助孫策,提議支援的兵力約五千之眾;而諸葛亮這位深思熟慮的智者,則認為輔助孫策在江東立足有長遠益處,主張籌備萬軍借予;而與孫策交情深厚的元老門,深知敖烈對孫策這個弟子的器重,不僅提高到一萬五千兵力,並有人願隨行共赴江東,以助力孫策鞏固地位後再返回幽並。

三方各持己見,唇槍舌劍,經過熱烈的辯論,最終由敖烈一錘定音,撥給一萬兵馬由孫策帶回去。

為保證平安,敖烈安排水軍總督甘寧,統率五千麒麟軍的精英,駕駛鉅艦沿海路護送孫策與萬名士兵東下。

甘寧抵達江東後,將在孫策麾下暫時輔佐,協助攻打袁術,直至局面穩固,再到燕京述職。

至於水軍建設等工作,水軍副總督蘇飛將承擔重任;熟識南江水性戰術的魯肅則暫行代為水軍日常事務,監督蘇飛的訓練計劃。

待各項事宜妥善安排後,敖烈喚孫策與周瑜至大廳中,準備告知其決定。

須臾,孫策英姿勃勃走入,周瑜緊跟其後,舉止莊重。

二人向敖烈及在場者行完禮,隨即垂立廳中,靜靜等待迴音。

敖烈深深嘆息,對孫策道:“伯符,你也曾在我的旗下效力,燕京始終是你歸屬之地,回到你原有的位置去吧。”

孫策曾在敖烈身邊效忠兩年,始終自稱弟子,此刻聽到此言,感慨萬千,他抬起頭來,望見將領座席中自己的位置空著,立即闊步向前,安然落座。

周瑜早就聽過孫策講

《重生燕王》 第172章 安然落座(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