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99章 合作愉快 (第1/2頁)

森海如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雖同為西涼子弟,但徐榮對李傕、郭汜二人的行徑深感不滿,故言辭間並無鄉誼之情。

李儒接著道:“張濟此刻坐鎮關中,兵馬精銳,性格耿直,又是張繡的叔父,若能招攬於主公麾下,必為一大助力。”

突然,一聲長嘆響起,打斷了眾人討論,賈詡嘆道:“各位,我們還是儘早考慮撤軍之事吧。”

李儒和徐榮同時驚訝問道:“何故?”賈詡搖頭道:“功高震主啊。

主公如今鋒芒畢露,難免引來宵小之輩的嫉妒,不出三日,恐怕就會有人在天子面前詆譭主公。”

聞言,敖烈低頭沉思。

按歷史常理,李傕、郭汜不久將率軍攻入京都,挾持劉協。

然而歷史上,慫恿二人進京的正是賈詡,如今賈詡已歸順自己,不可能再為李傕、郭汜出謀獻策,二人是否還有膽識,難以預料。

再者,歷史記載中,劉協因董卓脅迫遷都長安,才使李傕、郭汜得以輕易攻破。

如今因敖烈的存在,劉協未遷都,都城仍是洛陽,李傕、郭汜想要複製歷史,絕非易事。

然而,歷史的車輪有其規律,敖烈一人無法輕易改變大局,對此,敖烈不得不謹慎對待。

結合賈詡的分析,以王允為首的一眾士族大臣遲早會逼迫敖烈離開洛陽。

一旦敖烈離去,幽州軍也隨之撤離,曹操等人便無留下的理由,那時洛陽兵力空虛,若李傕、郭汜來襲,誰能抵擋?

反覆權衡,敖烈未能找到兩全之策,只好坦誠心憂,期望眾人集思廣益。

賈詡早已預見此慮,且已有對策,但他欲讓李儒展現智謀,故未直言,而是轉向李儒。

李儒領會賈詡的意圖,心中感激不盡,隨即朗聲道:“主公的憂慮並非空穴來風。

目前,我們應儘快爭取張濟,張濟非我軍中人,朝臣對他不會有太多疑慮,讓他鎮守長安,可有效抵禦李傕、郭汜的侵犯。

況且,張濟乃主公師弟張繡之叔,為人正直,值得信賴。”

李儒之計,正中賈詡下懷。

賈詡微笑點頭,表示贊同。

最終,敖烈拍板決定,依李儒之計行事。

是夜,太史慈手持敖烈致張濟的親筆信,連夜出城,疾馳向張濟的營地。

信中,敖烈以晚輩身份勸張濟舉兵效忠朝廷,以他對張濟的瞭解,張濟定會欣然應允,並不久後率軍來洛陽面見劉協。

待張濟到來,敖烈便可毫無牽掛地離開了

月黑風高,太史慈悄然離城之際,王允的司徒府內,卻迎來了一位不請自來的賓客。

司徒府的書齋內,兩張石桌上,兩盞熱氣騰騰的香茗靜靜冒著煙霧,清雅的香氣瀰漫整個房間。

然而,王允與來者的對話,卻絲毫沒有這份寧靜的氛圍。"

閣下可是袁紹麾下的謀士審配?"王允未抬眼,穩坐太師椅中,語氣平淡地問道。

對面的中年儒士淡然一笑,自報家門:"在下正是袁車騎帳下的審配。"

王允端起茶盞輕抿一口,不露聲色地問:"原來是審謀士,深夜來訪,所為何事?"

審配從容從懷中取出一封書信,遞給王允,言道:"家主袁車騎有書信一封,司徒大人一看便知其意。"

王允不慌不忙地拆開袁紹親筆的信函,初時僅是匆匆一瞥,但隨著信中內容深入,他的目光逐漸被吸引,臉上顯露出驚訝之色,認真讀了起來。

審配在一旁察言觀色,看出王允已被信中內容觸動,微笑著端起茶盞,愜意地品味著香茗。

顯然,審配早已知曉信中的內容。

信中,袁紹先是對王允大肆恭維,再指出王允如今的尷尬處境——位高權重卻被敖烈、曹操等人搶盡風頭,使得他在平亂之戰中無所建樹,難免會遭天子冷落。

這些話語深深觸動了王允,沒錯,自敖烈入京,董卓被殺,劉協對他言聽計從,不再如從前般禮遇有加,這一切都因敖烈而起,加上貂蟬之事,王允可謂賠了義女又折兵,顏面盡失,提及敖烈,恨意如潮。

不知不覺間,王允已被袁紹的言論所牽引。

接著,袁紹話鋒一轉,指責敖烈故意挑撥諸侯間的矛盾,將原本和睦的聯盟分裂為兩派,背信棄義至極,更利用詭計奇襲洛陽,矇蔽天子,使天子誤以為只有敖烈、曹操等人是忠臣,利用諸侯的忠誠之心,玩弄於股掌之間。

袁紹將所有能想到的罪名都扣在敖烈頭

《重生燕王》 第99章 合作愉快(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