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自由任命 (第1/2頁)
森海如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賈詡起身,複述眾人商議之事,然後審視諸葛亮,問道:“孔明,此事你如何看待?”
面對賈詡的考校,諸葛亮淡然一笑,從容答道:“主公之決策明智。
我軍連年北抗胡虜,南擊黃巾餘孽,西破董賊,東剿海盜,將士疲弊,此時遠征袁紹,即便勝,亦是慘勝,實不明智。”
話鋒一轉,諸葛亮繼續道:“休養生息固為良策,但需有相應法規支撐,方能發揮最大效益。
亮以為,主公應破舊立新,制定順應時勢的法令,使百姓有法可依,軍士有法可守,如此,府中軍中秩序井然,上下一心,數年後大事可期。”
起初,將領們對諸葛亮的敬意,多半源於對敖烈的尊重,他們認為這位年輕的智者雖才情出眾,但畢竟年少,難以擔當大任。
然而,諸葛亮一番深思熟慮的言論,條理清晰,見解獨特,漸漸消除了那些心中不服的將領們的輕視,他們開始專心傾聽諸葛亮的分析:
“開設學院一事,固然妙計,但實則困難重重。
鹿門山學院,世人皆知,乃學府之巔,水鏡先生與龐德公兩位高人坐鎮,賦予其耀眼的光環。
主公欲創學院,須尋得幾位名震天下的大儒鎮院,方能與鹿門山一較高下,否則,如何吸引那些貧寒子弟前來潛心研習?”
稍作停頓,諸葛亮繼續道:“然主公廣納貧寒子弟與平民入學,傳授技藝,讓他們在求學之時,對主公心生感激。
待學業有成,選拔佼佼者入仕,分派各地郡縣與軍隊,此事亮深表贊同。
世間奇才異士何其多?許多天賦異稟者,只因家境貧寒,終致無所作為。
主公此刻給予他們機會,學業有成後,他們必盡心竭力以報主公栽培之恩。
此舉不僅能解決我軍中下層官員短缺之困,或許還能發掘出可擔大任的棟樑之材。”
說到這裡,諸葛亮緊鎖眉頭,又言:“先前亮已提及,開設學院之難,便在於此。
主公越過了世家大族,為貧寒子弟開闢坦途,終將使那些世家無路可走。
試想,天下貧寒子弟皆歸主公,世家大族豈能甘心?年內,他們或許未察覺,但時日一長,必知主公之真實意圖——網羅天下英才。
故開設學院,主公需審慎考慮,要麼不做,要做便要一鳴驚人,首批學員的素質必須提升數倍。
確保數年後,這批學院中能湧現出幾位傑出之才。”
諸葛亮緩緩吐氣,接著說:“至於數年後,我軍休養生息後,何去何從,亮在來時路上已反覆思量。
如今亂世,群雄並起,主公元氣大傷,其他諸侯必趁機壯大。
陳留曹操,實乃當代梟雄,必欲將陳留、潁川連成一片,進而覬覦兗、豫,此人,為主公之勁敵,亦是朋友;河北袁紹,雖因伏擊主公之事聲譽受損,但他根基深厚,門生故吏遍佈天下,天子亦無法真正制衡,故袁紹實力並未削弱,他將鯨吞冀、青,並覬覦徐州,此人,是我軍挺進中原的第一道難關,應列為首要關注物件。”
“除此之外,江東孫氏,世代英豪,江東之地,人傑地靈,人才輩出,孫氏日後必成一方霸主。
然主公與孫氏淵源深厚,幽、並與江東間隔著整個中原,故與孫氏無利益衝突,可結盟,以船隻互通,形成犄角之勢。”
“荊州劉表,守城之主,無遠大志向;益州劉璋,昏庸懦弱,難以持久;南陽袁術,刻薄寡恩,無王者之姿……這些人,皆非主公對手,不出數年,必有一半凋零。”
“假設以上判斷皆成真,天下局勢將日漸明朗。
主公可兵分兩路,親自率軍南下討伐袁紹,收冀、青二州,退可保自身,進可覬覦中原;另派上將軍北上,掃蕩匈奴、烏桓、鮮卑及餘扶等異族,施以教化,令其或遷居內地,或遵守漢律,如此,我軍北疆無憂,可安心問鼎天下。”
至此,諸葛亮心中所想,已盡數道出。
大堂內一時寂靜,唯有針落可聞。
許久後,敖烈從諸葛亮的宏圖中回神,舉手鼓掌,其他人紛紛起身,向諸葛亮拍掌,熱烈的掌聲經久不息。
賈詡笑容滿面,說道:“恭喜主公再獲一奇才。
孔明之才,勝過管仲、樂毅。
詡以為,孔明與興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漢四百載之張子房相比,亦不遜色。”
見賈詡竟將諸葛亮比作姜子牙和張良,敖烈大笑道:“諸位可領略孔明之才?方才一番話
《重生燕王》 第119章 自由任命(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