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圖謀獨立 (第1/2頁)
森海如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看完奏章後,敖烈沉吟片刻,抬眼對荀彧下令:“文若,傳召眾人前來,大家一起商議該如何應對。”荀彧領命而去。
自漁陽張舉叛亂以來,烏桓峭王遭魏延刺殺,烏桓自此陷入長期群龍無首的狀態,幾位實力雄厚且野心勃勃的大首領,多年來明爭暗鬥,爭奪王位,導致烏桓內部烏煙瘴氣,實力大減,如今已不足為懼;盤踞在幷州西北的匈奴,早已不再像當年那般強盛。
即便膽敢前來劫掠,鎮守幷州的崔琰、高順也能輕易將其趕回沙漠;唯有近年來崛起的鮮卑人,令敖烈頗為憂慮。
鮮卑在幾十年前曾異常強大,其首領檀石槐一度統一整個鮮卑,佔據了幽並二州及司隸刺史部境外的廣大土地。
然而,敖烈穿越至此不久,檀石槐便去世,鮮卑再度分裂。
大小百十來個部族首領互不服從,彼此征戰不休,鮮卑勢力在內戰中大幅削弱。
十餘年間鮮卑無暇發動大規模南侵,這也正是敖烈與鮮卑交鋒次數較少的原因。
然而,在鮮卑不斷的內訌攻伐中,形勢漸漸明朗,逐漸形成了三大部落聯盟。
這三個部落聯盟,依據地理位置的不同,分別被稱為西部鮮卑、中部鮮卑和東部鮮卑。
西部鮮卑由步度根擔任首領,佔據幷州境外大片草原;中部鮮卑由檀石槐之子和連線任首領,盤踞於幽並交界之地,時刻覬覦幽並;東部鮮卑最為強大,號稱部族聯盟中有百萬之眾,盤踞在幽州東北境外。
其首領名為軻比能。
東部鮮卑還勾結幽州境內的扶余、高句麗等少數民族,互通有無,實乃幽州境內的一大隱患。
敖烈早有意征討東部鮮卑,只因連年征戰,麾下將士疲憊不堪,才將此事拖延至今。
正當敖烈深思之際,荀彧已將敖烈麾下的數十位文武官員召集過來,眾人依職級依次落座,目光齊刷刷地投向敖烈。
見人員已到齊,敖烈清了清喉嚨,率先發言:“諸位,今收到崔長史傳來的情報,西部鮮卑已有異動,對此事有何看法?”
武將行列中,距離敖烈最近的呂布立刻起身,拱手言道:“君侯,末將深知西部鮮卑的脾性,他們貪婪無度,我軍若退一步,他們必進兩步。
對待鮮卑人,斷不可姑息。
末將願請纓率領本部兵馬重返幷州,與之決戰到底。”在議會或其他公共場合,呂布既不便稱呼敖烈為二弟,也不能直呼主公,於是他便想出了這個折中的稱呼,尊稱敖烈為君侯。
呂布請戰之後,其餘武將紛紛起身響應,附和他的提議,並向敖烈請戰。
文臣行列中,位列第二的荀彧起身面向諸位武將,說道:“諸位將軍暫且冷靜,當前局勢錯綜複雜,我們還需梳理清楚脈絡,再決定究竟該如何行事。”
敖烈凝視著荀彧,朗聲問道:“文若賢弟有何良策?”
荀彧整理思緒後,回稟道:“盟主,日前那一場浩瀚大雪覆蓋了整個北疆,料想意圖南犯的絕不只西部鮮卑一族兵馬,只不過他們耐不住寂寞,率先發難罷了。
倘若盟主調動大軍征伐西部鮮卑,中部與東部鮮卑聞風而動,必然乘我幽州空虛之際,揮軍南下,那時,我軍將陷入極為被動的局面。
故而,愚以為,我軍當分清主次,擇其中最具威脅且最有勝算的一支鮮卑先行攻克,至於另外兩路敵軍,在我主力軍未決勝負之前,宜以防備為主。”
荀彧一番言語,引得眾人紛紛點頭稱是。
畢竟,幽並聯軍剛經歷整頓,許多新兵尚未踏上過戰場,未經戰火洗禮,尚不能稱為真正的勇士。
如今幽並聯軍主力,依然是那些在戰場上浴血存活下來的宿將。
然而,沙縣一役後,精銳損失殆盡,如今在整個幽並聯軍中,老兵僅佔三四成比例,要實現全面抗戰,確實力有未逮。
敖烈微微頷首,目光轉向諸葛亮,詢問道:“孔明兄如何看待此事?”自從與諸葛亮共研武學秘籍《鬼谷十三篇》以來,敖烈深知自己原先低估了諸葛亮。
諸葛亮的戰略眼光與戰術佈局,雖不至於如傳說中那般“智近乎妖”,卻也並非《三國志》所述,僅擅長治國領軍而不善戰略部署。
或許正是敖烈的到來激發了諸葛亮,亦或是歷史記載有所偏頗。
此刻的諸葛亮,雖還未達到傳說中翻雲覆雨的地步,卻也遠超《三國志》中僅能為相不能為將的描述。
敖烈深信,諸葛亮的才情堪稱三國第
《重生燕王》 第140章 圖謀獨立(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