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47章 慘叫求饒 (第1/2頁)

森海如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此時,敖烈向身後揮了揮手,漢軍陣型瞬間裂開兩半,在陣型中央現出一條可供十多人並排行走的道路。

數千名高句麗人相互扶持,自漢軍陣型通道中走出,走向陣列前方。

他們正是來自南部七城的居民。

為避免削弱敖烈部下的戰鬥力,並確保踏上戰場的七城子民免遭屠戮的命運,諸葛亮親自上門遊說,耐心地向這些子民闡明道理,勸說他們隨漢軍一同前往戰場,呼籲那些被徵調至丸都的家人放下武器。

諸葛亮此舉深思熟慮,當前戰局緊張,幽州、幷州北部防線處處面臨鮮卑人的侵犯,戰火隨時可能點燃。

留給敖烈平定高句麗、扶余人的時間已然不多。

正如鄧芝所言,攻心為上,伐謀次之。

若能短期內平定高句麗,不僅對整體戰局產生積極作用,還可將高句麗變為穩固的後方,縮短供給前線將士物資的補給線。

以七城居民感召高句麗軍士,無疑是上佳之策。

敖烈指向正緩緩走來的高句麗人群,朗聲道:“東川王!你說我將南部七城的子民盡數殺害,豈非荒唐之極!睜開你的雙眼仔細瞧瞧,這些人究竟是誰!”

東川霸主向來居高臨下,怎會識得眼前這幫尋常黎庶?高句麗人與中原漢人面貌相似,單憑外貌,難以辨別其中差異。

故此,東川霸主怒喝道:“敖烈!你以為找些人假扮我治下的百姓就能糊弄本座嗎?你這偽君子、宵小之徒!”

然而,東川霸主的無知並不代表他人也如此。

忽有一員隨侍在其背後的將領翻身下馬,朝漢軍陣中一位白髮老者躬身問候:“家父,您怎會在此處?”

隨著這位將領開腔,越來越多的人紛紛朝著漢軍陣中的高句麗人群行禮問候,戰場上,親人之間的呼喚、哭泣、問候之聲交織不斷,響徹雲霄。

目睹部將一個個下馬與漢軍中的親人相認,身後士兵一批批地跪地痛哭,對著漢軍陣營泣不成聲,東川霸主心頭陡然湧上一股不祥的預感。

此刻,東川霸主終於明白過來,敖烈帶來的這些人無疑是南部七城的居民,他也意識到,敖烈未殺這些百姓,反而將他們帶至戰場,實乃一招極高明的心理戰術。

權力的慾望驅使東川霸主歇斯底里地向身後將士吼道:“起身!爾等皆須起身!爾等親人是被敖烈所脅持,唯有握緊兵刃,屠盡漢軍,方能真正解救親人。”

然而,一位率先被認出的老者聽聞東川霸主的煽動之詞,忍不住向自己的兒子反駁道:“兒啊,冠軍侯待我等極善,不僅賜予大漢先進的農具和耕作之術,我們皆是自願追隨而來,並無人脅迫。”

老者的話語引發眾人附和,他們紛紛述說敖烈的好處,勸誡那些仍忠於東川霸主的親人放下武器,不再為其賣命。

不少高句麗將士在親人們的勸說下,紛紛棄械投降,摘下頭盔,停止抵抗。

但仍有一小撮將士堅決支援東川霸主,畢竟,哪怕再昏庸的君主,也會有人為了權力而擁戴。

一名高句麗將領揮劍在手,厲聲喝道:“吾王平日待你們不薄,你們竟敢臨陣脫逃?再有動搖軍心者,格殺勿論!”

漢軍陣中,一匹白馬疾馳而出,馬上英豪揮舞長槍,僅十餘息便衝入高句麗人陣前。

槍尖落下,瞬間刺殺了剛才放話的高句麗將領。

在敖烈帳下,騎白馬、揮長槍的將領,除了趙雲、太史慈,還有一位便是北地槍王張繡,他是敖烈的師弟之一。

自張繡歸順敖烈以來,已有六七個春秋,早年屢立奇功,贏得北地槍王美譽。

然而近兩三年來,他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名聲不再顯赫。

其一是因為張繡的天賦稍遜於敖烈、趙雲,槍法修煉始終未能臻於化境,直至近日他在燕京書院研習鬼谷子十三篇武學後,才融會貫通,終將槍法練至大成;其二,敖烈麾下猛將如雲,非特殊情形,他不捨得派遣尚未將槍法修煉至大成的張繡上前線,萬一有個閃失,他該如何向師叔童淵交待?因此,張繡近年來一直在後方坐鎮。

但這並不意味著張繡是個庸碌之輩。

歷史上,他曾佔據宛城,三敗曹孟德大軍,斬殺曹操長子曹昂及侄子曹安民,更施妙計奪走當時效力於曹操麾下的典韋兵器,並將其圍困致死。

當然,如今典韋已歸順敖烈,此類事情自然不會重演。

不過,此事足以證明張繡並非徒有虛名,而是確有真才實學。

《重生燕王》 第147章 慘叫求饒(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