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猜測 (第1/7頁)
李四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羅剛說:“這縫合膏只是替代了以前的縫合線和針,傷口還需要自己長好。”
“高科技呀!”徐洪林一直看著顯得很興奮。
“嗯,據說是什麼生物技術,有點象用在面板上的快乾膠,能粘合傷口,有凝血作用,也比一般的縫合癒合快。”
“那為什麼沒見醫院裡有這種東西?”徐洪林問。
羅剛說:“我也不太清楚,好像是因為這種生物製劑製備成本很高,現在也才開始在一線作戰部隊配發,以後成本低了就會普及到地方醫院了。”
駱敏用完了三支縫合膏才把羅剛身上的所有傷口處理完。保險起見,駱敏招呼徐洪林協助用紗布和繃帶把所有的傷口都再包紮一遍。
徐洪林正幫著駱敏為羅剛包紮傷口,突然轉身問尚冬:“冬哥,這箭頭上會不會有毒?”
尚冬沉吟了一下說:“剛才我也在想這個問題,我覺得應該沒有毒。”
“問什麼?”徐洪林問。
尚冬指著身後的墓道地面無數凌亂落地的黑色箭鏃說:“我不知道你們注意到了沒有,剛才羅隊爬過去的時候兩邊的射孔裡射出了多少暗箭,如果有毒,為了殺一個人就射出來這麼多,是不是太多餘了些?而且,為什麼建造這裡的人偏偏在地面留了一線能爬過去的高度?為什麼兩側的射孔的射擊角度都是平行的,不同的射擊方向豈不是更難防範?為什麼墓道頂上沒有埋伏連弩?無死角的射殺豈不是更保險?”
徐洪林大惑不解:“你是說……?”徐洪林似乎心裡已經有了一個答案,但他卻不敢肯定。
尚冬接著道:“我猜箭頭上沒有毒,是因為我覺得陵墓的設計者並不是要把所有能到這裡的人趕盡殺絕!”
駱敏問:“墓裡的機關塗毒的我也見過,經過了這麼長時間怎麼樣都應該失效了。”
尚冬答:“那倒未必,生物性毒藥是有機質,時間久了自然會失去毒性,但就目前對陪葬坑出土文物的研究來看,他們對化學技術的應用也達到了很高的水平,能掌握金屬毒性是很正常的事情,無論是單質還是化合態,地宮裡的水銀不就是嗎。”
駱敏吃驚地說:“難不成秦始皇是想讓咱們進去?”
尚冬說:“讓咱們進去還是讓其他能進去的人進去,2000多年前的人是猜不到的,但我能肯定的是依照現在看到的技術水準,他們想要設計出來讓所有進來的人都有去無回的機關是完全能夠辦到的。”
“他們?”羅剛也疑惑地問。
尚冬接著說:“嗯,我想不是一個人。史料中記載或者推測的皇陵督建者或總指揮都有名有姓,從嬴政登基初建的相邦呂不韋到後來的丞相隗狀、王綰、李斯,到李斯死後的少府章邯都是這個角色,但他們都只是總負責,就像現在建築行業的專案經理,具體設計、繪圖、預算、監理、施工等還是由專業團隊來完成,可歷史上卻完全沒有留下這些人的任何資料,這麼浩大的工程,歷時39年,涉及的專業知識太多了,即便是擱現代也需要一個龐大的團隊才能勝任,而他們到底是誰,也一直是個謎。”
“那他們為什麼要放咱們進來?”
“無論這個陵墓的設計者是誰,他們都是聽命於始皇帝的,不可能私自留下防盜的漏洞讓人有機可乘。”
“這麼說,是秦始皇有意留下了bug?”徐洪林問。尚冬說:“我也沒想明白,可能是吧……”
說話間,羅剛的傷口已經處理完畢,三人拉起羅剛,他的身上纏繞著很多繃帶,勒得上身的肌肉更加突兀。
在幫羅剛穿上野戰服後,尚冬這才仔細打量起這扇大門。青灰色的石門幾與墓道等高,與前面那道玉門不同的是這道門下面多了道“門檻”,“門檻”高約40厘米,兩端嵌在兩側墓道石牆裡,與石門完全貼合,看來開啟上一道“玉門”的方法肯定是用不成了。
石門正中有一塊邊長約60厘米的正方形凹陷,深度約2.5厘米,橫跨左右兩扇石門,凹陷處有四橫四縱十六個圓形孔洞,直徑約1.5厘米,等距排列,深度不明。石門除正方形凹陷外的所有地方佈滿陰刻的紋理,線條柔美,平滑自然,像是翻滾的雲海,強光手電的光斑外。
尚冬用眼角掃到了什麼,高度約與他的頭頂平齊,用手電照去,在一片彼此遮掩巢狀的雲紋裡,居然發現了一個方形圖案。他移步過去仔細一看不禁喜出望外——竟然是一個漢字!
羅剛說:“這縫合膏只是替代了以前的縫合線和針,傷口還需要自己長好。”
《天劫是哪一集》 第二十三章 猜測(第1/7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