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魏黑臉的警告 (第1/2頁)
星河行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魏文常變了,變得有點陌生,讓薛納看不懂。
這還是那個嫉惡如仇、剛正不阿,眼睛裡不摻沙子的魏黑臉嗎?
薛納想起了魏文常的過往,這個出身於鄭國公府長房嫡系的傢伙,其之所以聲名鵲起,傳揚天下,還得從九年前說起。
“魏文常其人,剛正不阿,鐵骨錚錚,敢於直諫君王之所失……頗有其祖父之風。”
這是大唐高宗皇帝九年前對魏文常的評價,是在和政事堂幾位宰相進行正式奏對的時候所說。
皇帝乃是上蒼之子,為天下主,一開口那就是金口玉言,言出法隨。
因此,在一般情況下,皇帝都不會在正式場合隨意評價一個臣子,尤其還是活著的臣子。
正常情況下,只有當一個臣子死後,皇帝才會綜合其一生的功與過,酌情給於一個評語,無論好與不好,都算是蓋棺定論,記入史冊。
而活著的人卻不同,常言道:人心最易變,這變來變去的,誰知道最後變成什麼樣子?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下士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這種血淋淋的教訓,染紅了史書,並不少見。
比如王莽年輕時候,未必就有取而代之的想法,只是隨著其地位越來越高,蟻附的人越來越多,繼而掌握天下權柄之時,一切都變得水到渠成、順理成章。
因為其心已經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了改變,而且,他身邊所蟻附的人都有自己的訴求,即便是他不想取而代之,也會在其身邊人所“綁架”之下,不得不為。
這就如同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而當年的魏文常不過才二十出頭,初入御史臺,幹勁十足,屬於初生牛犢不怕虎,撞了南牆也不回頭。
他牢記祖父的教誨,時刻以祖父為榜樣,一門心思要做“魏徵第二”。
他一雙“火眼金睛”整日裡盯著朝臣上下,只要是看到不順眼的事情就要上本,就要金殿直諫,讓滿朝文武頭疼不已。
作為一名御史,風聞奏事本就是他的職責和權利,更何況魏文常是言之有物,一針見血。
區區數月,大唐就有數十人因魏文常彈劾而罷官奪爵、獲罪流放,弄得朝堂之上一時之間風聲鶴唳、人人自危。
魏文常一時之間春風得意、風光無限,貌似仕途一片光明,大有作為。
不過,這一切都只是表象,正如那大雪之後,大地之上的一切汙淖和骯髒全都被覆蓋,只剩下入眼處一片銀裝素裹,分外妖嬈。
雖被暫時掩蓋,但汙淖和骯髒卻依然在,並未消失。
面對魏文常這樣一心要清除汙淖與骯髒的鬥士,滿朝文武以及勳貴們豈會善罷甘休?
人,就怕較真!
一旦較真起來,朝堂之上的袞袞諸公,以及那些勳戚貴人,也有幾個人乾乾淨淨?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人們對此心知肚明,且心照不宣,就連皇帝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要不是太過份,也只能咬著牙預設了。
這種美好的局面卻被一個較真的人給打破了,於是,年輕的魏文常出名了,一下子成了滿朝文武和勳貴們的公敵。
一旦滿朝文武和勳貴們抱成團,想對付一個人,那麼這個人基本上就算是死定了,不可能有奇蹟出現。
滿朝文武和勳貴們的想法,還沒有來得及付諸行動,就讓皇帝知道了。
也許,這些人的本意就是要皇帝知道,並非處事不夠機密。
既然皇帝都知道了,自然不可能裝聾作啞、無動於衷,眼睜睜看著魏文常被一幫子虎狼吞噬乾淨。
否則,以後誰還會心甘情願做皇帝的爪牙?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高宗皇帝才在一眾宰相面前公然說出那一番評價。
話裡話外的意思無非就是:朕要保魏文常,你們看著辦。
皇權並非是萬能的,當面對滿朝文武和勳貴們的訴求,皇帝也不能乾綱獨斷,最後,只能雙方妥協,各讓一步。
自古至今,皇帝與臣子之間就是不斷的試探、談判,然後妥協。
魏文常離開了御史臺,離開了朝堂,去了軍中,遠離了大唐的權利中心。
老魏家自鄭國公魏徵開始,就是混文官的,在軍中毫無根基。
如此一來,滿朝文武和勳貴集團也就放心了,把這塊硬骨頭扔到軍中,眼不見為淨,又能禍害那些殺才,可謂是一舉兩得。
魏文
《無敵之大唐線上觀看》 第43章 魏黑臉的警告(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