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3部分 (第1/4頁)

套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解體時代,所以大戰的程度較輕,只限於背後的一些女人是非而已。李敖爺爺奶奶一直跟李敖一家一起住。做為一個媳婦,李敖媽媽對奶奶不錯,奶奶臨死前,纏綿病榻,每天給她擦身體的,就是這位二媳婦。但奶奶卻說就李敖的爸爸和媽媽對自己不好,其他的兒子和媳婦最好,因為他們逢年過節總要聊拔幾毛,送點小禮物之類,沒想到老太太不讚賞日日照顧自己的二兒子和媳婦,偏偏對其他兒子媳婦大加稱讚,這種是非不明, 是舊時代老太大的一個特色,也是家庭矛盾產生的最主要根源之一。李敖爸爸媽媽身受委屈多年,當然難免時有怨氣。

實際上李敖媽媽的受氣源還不止婆婆一個,她自己的爸爸媽媽也非等閒之輩,也都有幾分非凡之處。

李敖的外祖父(李敖叫老爺)名叫張人權。他是哈爾濱警察局下一個分局的局長,為人耿直,不喜歡拍馬屁。他的上司在臺上,他不理,不買帳;他的上司垮了臺,他卻跑去“燒冷灶”。他長得身材高大,相貌堂堂,威嚴無比。他有一張大照片,一直掛在家裡,照片中的眼睛不論你從那個角度望去,好像都一直盯著你,教人為之生畏。

就像崇拜爺爺一樣,李敖幼時也非常崇拜外祖父這股大丈夫氣,這副形象也深深植根於李敖的腦海中,成為他英雄崇拜的一個模範。他後來說自己“喜歡一種溢於眉表的精明英雄之氣,兩眼有一種銳利逼人的閃光,嘴唇緊閉,牙床咬緊,神情沉毅,態度堅決,一望就有一股懾人的奇氣,軒昂不凡”,若照這樣的描述畫出來,不折不扣就是李敖外祖父掛在家裡的那張大照片。

李敖的外祖母(李敖叫姥姥)是一位慈祥和善的胖太大,胖得象一棵千年古樹,胖得三輪車伕都要問她要雙份的錢。人胖自然腰難直,而外祖父則是衣著筆挺,背也筆挺。外祖父常常對老伴說:“把腰直起來,直起來”。

姥姥生了三個女兒,沒有兒子。三個女兒中,老大是李敖的母親。

姥姥不識字,但聰明過人,在世的時候,始終是李家的當家人。她當家始終是井井有條,在家也最有權勢,經濟實力最雄厚。真可謂“人不可一日無權,也不可一日無錢”,經濟地位決定家庭地位。

姥姥的厲害還表現在雖不生兒子卻始終在家庭中保持中心地位。外祖父當初曾以她不生兒子為藉口,討過三個小老婆,結果都因外祖母兇悍能佔上風而告終。

有這樣精明強幹的母親,李敖的母親也很聰明好強,但談到管家,卻因母親包辦太多,而比母親遜色多了。李敖外祖母去世後,媽媽一度試圖繼承外祖母的事業,將家管起來,而且大有青出於藍勝於藍的趨勢,但幾天下來,記帳的本子上老是不知錢花到何處去的記號,最後只好讓賢,將管家的責任交託給大女兒,結果孩子不聽話時,她往往說:“再不聽話,就告訴你大姊去。”

李敖的媽媽學名叫張桂貞,畢業於吉林女子師範,是個有文化的婦女,論輩分是李敖爸爸的學生。

李敖的爸爸名叫李鼎彝,字璣衡,1899年生。生李敖時,他已三十七歲。雖然父兄都沒讀書,但他卻考上了國立北京大學國文學系。他的本來籍貫是山東省濰縣,因為讀大學領吉林省公費,籍貫就改為吉林省扶余縣。當時只是他一個人改,所以籍貫只他一個人是吉林扶余,家裡其他人仍是山東濰縣。這種情形,一直到1949年到了臺灣,才被戶政機關命令統一,從此李敖的籍貫也是吉林扶余了。

李鼎彝進入北大的時間是1920年,這時正是五四運動後第一年,正是北大的黃金時代。當時的校長是蔡元培,老師則有陳獨秀、胡適、魯迅、周作人、錢玄同、沈尹默等等,可謂名師彙集,也確實培養出不少後來很有成就的學生,如搞中國文學史的陸侃如、馮沅君,搞國語運動的魏建功,治哲學的馮友蘭等。但李敖父親本人書念得並不十分出色,但一些北大逸事卻還是能津津樂道的。

李敖的爸爸於1926年從北大畢業,吉林省政府本想公費送他留學,他那時已經28歲了,歸家之心愈加強烈,所以就拒絕了。

因為是“京師大學堂”畢業生,李敖的爸爸回到家鄉,非常風光,立刻被聘為吉林六中校長。當時的東北雖然是張作霖當政,對知識分子卻極好,對知識分子的重視與尊敬,也非日後的風氣可比。在孔夫子誕辰的時候,張作霖常常脫下軍裝,換上長袍馬褂,跑到各個學校,向老師們打躬作揖,說自己是大老粗,什麼都不懂,教育下一代,全虧諸位老師偏勞,特地跑來感謝等等。軍閥們是不敢向教育界人士致訓詞的,也不敢頒發訓詞讓

《李敖冷眼看臺灣文集》 第3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