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印光法師文鈔白話文解釋二十七 (第1/8頁)
我想簽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永嘉某居士長信,就是專門治這個病的,他的病和你的病,名目雖然不同,性質其實是一樣的,印光固然不想多說,請在給他的信中細心領會。要知道,悟後的人和沒悟的人,修行的方式雖然一樣,但是心念則有差別。
未悟無生者,境未至而將迎,境現前而攀攬,境已過而憶念(攀攬二字,賅攝好惡憎愛,勿謂好愛為攀攬,憎惡為不攀攬)。
未悟無生的人,境界還未出現時想要迎候,境界出現時想要攀附和捕捉,境界已經過去便會回憶、惦念(“攀攬”這二個字,包含了好惡憎愛各種情況,不要認為喜好貪愛等是攀攬,憎惡就不是攀攬)。
悟無生者,境雖生滅,心無生滅,猶如明鏡,來無所黏,去無蹤跡。其心之酬境,如鏡之現象,絕無一毫執著繫戀之思想。
而已經悟無生的人,境界雖然有生滅,他的心卻不會隨之生滅,猶如明鏡可以照各種物體,而物體映現在鏡子中,鏡子對它毫無粘留,物體映現過之後,鏡子中也毫無痕跡。已悟無生的人,他的心對於所有的境界,猶如鏡子對於物體映現一般,絕沒有一絲一毫的執著留戀。
然雖於境無心,猶然波騰行海,雲佈慈門,凡世間綱常倫理,與夫上宏下化之事,必須一一認真實行,雖喪身命,不肯逾越。
儘管對於境界沒有起心動念,可是,行持的大海上仍然有波濤騰躍,慈悲的門庭上仍然有祥雲縈繞 —— 凡是世間的倫理道德、法律規約,和弘揚佛法勸化眾生的事,必須一一認真實行,即使喪失生命,也不會有所逾越。
且莫認作於境無心,便於修持自利利他上宏下化之事,悉皆廢弛,則是深著空魔,墮於頑空,由茲撥無因果,肆意冥行,乃成以凡濫聖,壞亂佛法,疑誤眾生之阿鼻地獄種子矣。此中關係,甚深甚深,光固不得不為略陳其利害也。
千萬還不要認為對於境界不起心動念,就把修持自利利他、弘揚佛法勸化眾生的事情,全部都廢除了,一旦心中存有這樣的知見,就深深地著了空魔,墮入頑空邪見之中,從此撥無因果,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肆意妄行,從而成了以凡夫冒充得道聖人,破壞佛法,誤導眾生的阿鼻地獄種子。這裡邊道理、關係相當深,我還是不得不稍微陳述其中的利害。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世間之亂,乃眾生同分惡業所感,彼邪僻諸說亦然。
人能夠弘揚大道,不是大道來弘揚人。世間的亂象,是眾生同分的惡業所感,那些不正的邪說也同樣是眾生惡業所感。
世風之變,最初皆一二人為之發起,治亂邪正,無不皆然。何可不於人力轉變處講,而專歸於佛菩薩顯神變乎。
世間風氣的變化,最初都是一二個人發起的,天下平治、混亂,社會風氣歪邪、清正,沒有不是如此的。為何不在人力的轉變處來談論,而專把這些都歸於佛菩薩顯現神通變化呢?
佛菩薩非不能顯神變,奈眾生業重,亦無如之何。譬如濃雲厚霧,渺不見夫天日,將謂天日已無有乎。
佛菩薩不是不能顯示神通變化,奈眾生的業障深重,也是無可奈何。譬如濃雲厚霧,渺然看不見天空太陽,你可以說,天空太陽已經沒有了嗎?
而人與天地,稱為三才,僧與佛法,名為三寶,其如此稱者,以參贊化育,宏揚法道之義而名之。汝專欲棄人力,而任佛菩薩天地之力,是尚可謂知道者乎。
而人與天地,並稱為三才,僧與佛法,併名為三寶,之所以如此稱呼,因為人有協助天地化成培育萬物的責任,僧有宏揚佛法正道的本分。你特地想要廢棄人的能力,而僅憑佛菩薩、天地的力量,這還可以稱得上是了知法道嗎?
大亂之世,大悲菩薩示現救護,亦救其有緣耳。以亂乃同業,其宿因現緣乃別業,有感菩薩之別業,則蒙菩薩加被救護,何可儱侗而論。
大混亂的世道,大悲心的菩薩示現救護,也是救度與他有緣的人罷了。因為混亂是眾生同業所感,他過去世的因、現在的緣,這是個人的別業,有感應菩薩的別業,就蒙菩薩加被救護,怎可籠統來說。
菩薩逆順方便,救護眾生之事,非膠知板見者所能知。今為汝說一例,由此而推,勿道是菩薩,即真怨家,亦好作入道成佛之基。
菩薩以逆順種種方便,救護眾生的事蹟,不是膠著崖板於知識見解的人所能知道的。現在為你說一個例子,由此而推,不要說是菩薩,即使是真的怨家,也好作為我們入道成佛的基礎。
諸佛以八苦為師,成無上道,是苦為成佛之本。又佛令弟子最初即
《印光法師白語解釋》 第27章 印光法師文鈔白話文解釋二十七(第1/8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