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40部分 (第1/4頁)

向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失笑中坐起,摟住她:“為什麼以前見你,總沒這麼兇?”

懷裡的人眯起眼微笑:“以前?你想想,是什麼時候見的我?”

茫然不解。

“笨蛋,愚人節都不知道。” 【大家節日快樂!】

***************************************8

全劇終

還早呢……

起7F點7F中7F文7F網7F授權釋出好書盡在。cmfu。

番外附錄 七絕·有感百家講壇“傳首九邊”一講

(起2I點2I中2I文2I網更新時間:2006…9…15 18:38:00 本章字數:566)

央視百家講壇,閻崇年有關熊廷弼的“傳首九邊”一講中,言之鑿鑿地道“縣宰王爾玉,將熊廷弼八十多歲的老母親兩件衣服脫了以後,杖四十板。”

但考之《明史》原文,史有明載:“江夏知縣王爾玉責廷弼子貂裘珍玩,不獲,將撻之。其長子兆珪自剄死,兆珪母稱冤。爾玉去其兩婢衣,撻之四十。遠近莫不嗟憤。”閻說大謬矣。

且,縣宰名,數字二,扒衣服,四十板,這些細節一絲不錯,可見閻絕非沒有讀過此傳。而閻於此後背誦了《明史》熊廷弼傳的一段原文,也證明了他非但讀過,且爛熟於胸。如是,則此處之謬誤,益值玩味也。

國學今真索隱微,登壇信口演玄機。

將妻作母休多問,兩婢衣猶兩件衣。

* * *

注:這個MS不該發在書中的,但實在鬱悶不已。古人云,欲亡其國,先亡其史。連所謂學者,都可以為一己偏好而信口開河,史亡之時,只恐真正是來日無多矣。

再附註:閻素好清史,言明則句句惡聲,言清則人人聖賢。但身為學者,為貶明而如此罔顧史實,信口開河,如是可謂治學精神乎?

若定曰:新一代治史便當如是,完全可以按個人所好虛構歷史,則非餘所能知之矣。

好書盡在。cmfu。

番外附錄 國士論——我所理解的楊戩

(起1G點1G中1G文1G網更新時間:2006…10…21 10:08:00 本章字數:4013)

這篇文,是基於寶蓮燈的衍生。但每當看見用善良這個詞來形容楊戩時,我也都有一種很奇怪的感覺。這樣的一個人,和善良有關麼?這個人物並不完美,他的所作所為,也並非都什麼造福眾生,大公無私之類,但偏偏,又有著極吸引人的獨特氣度。

善良是善良者的墓誌銘,真正的善,純粹如水,容不得一絲雜質,但自然便有著各種的掣肘。佛門有云慈悲出禍害,善良有時反而會令人難以取捨,忘記了自己真正的目標,斤斤計較於一時的恩怨傷害,清醒和對全域性的掌控,對真正的善良來說,永遠是可望而不可求的奢念。

楊戩卻不一樣,他的悲劇只在於他太過清醒,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待別人。每一步,他都明白這一步的代價與收穫,而所追求的最後目標,更是瞭然與心,不會因為一時的得失而改變。

他一生的意義就在於守護,他太過了解他重視的那些人,瞭解他們的所欲所求。是以一旦下定決心,隨之而來的就必然是霹靂手段,幫著他們直達願望的終點。至於那過程會付出多少,則不會在他的考慮之內,他不是將過程當成結果的無知之輩,更沒有拖泥帶水的婦人之仁,國士的胸襟,只為信念而堅守。

隱忍堅忍,為達目標不擇手段,那才是楊戩,也只能是楊戩,絕不會是別的什麼人。要將這些和善良劃上等號,對我來說,無疑會是很奇怪的一件事。

在我看來,楊戩理所當然會重視權勢,但這種重視,不是為了什麼造福三界的大業,更不是他自身最終的追求。重視,只是因為他太清楚,除了強橫的實力,公正只是任人塗抹的白紙,是與非的界限,從來只是強者書寫的神話。換句話說,權勢是工具,並非他的終點目標,不能倒果為因。否則,如何解釋崑崙山下坦然地面對死亡?一切猶在掌控之中,此時的求死之心,與重視權勢造福三界毫無關係。

死亡,對他來說也和權勢一樣,如果達到目標必須以死亡為代價,那麼分毫不會猶豫,但

《楊戩人生長恨水長東故事簡介》 第140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