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回印光法師下冊 (第1/10頁)
我想簽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我們的一念心性,當下與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無二無別。而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在塵點劫前,已成佛道。又再多次示現降生,多次示現滅度,來施行化導。想要讓我們,繼承他們的美好行跡。
而吾人以煩惱惑業,無力斷除。直至今日,尚在生死輪迴中,頭出頭沒,渺不知其何所底止。縱令往劫曾聞佛法,依教修行。但以自力劣弱,不能斷惑,依舊常沉溺於生死苦海中,莫之能出。靜言思之,能不愧死。
而我們因為煩惱惑業,無力斷除。直到今天,還在生死輪迴之中,頭出頭沒,渺然不知什麼時候才是盡頭。縱然過去劫中,曾經聽聞過佛法,依教修行。但因為自力劣弱,不能斷惑,依舊常沉溺於生死苦海中,不能出離。靜下來想想,能不羞愧到極點嗎?
釋迦彌陀,有鑑於此。特開一信願唸佛法門,令其仗佛慈力,橫超三界。俾上中下根,同得往生西方。可謂真慈大悲,至極無加矣。
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看到這種情況。特別開示一個信願唸佛法門,令我們仗佛慈力,橫超三界。使得上中下三根,共同得以往生西方。可說是真慈大悲到極點啊!
其教起因緣,修持法則,具見於淨土三經。而阿彌陀經,言簡義周,易於受持。故古人列為日誦,欲其家喻戶曉,鹹沐法澤也。
淨土教法興起的因緣,修持的法則,詳見淨土三經。而《阿彌陀經》,言句簡明,義理周備,容易受持。所以古人列為日誦,想使這部經家喻戶曉,全都沐浴在佛法的恩澤啊!
由是諸善知識,各為註釋,若揭日月於中天,固已無義不顯,無機不攝矣。但初機之人,或以文深義奧,難於領會。王顯江居士,特為作一方便,取要解等注之義,以顯淺之語言述之,名為直解,兼附淨土種種疑問。其己立立人,自利利他之心,可謂誠且摯矣。
由此諸位善知識,都為這部經註釋,使經義顯豁,如日月朗照於當空,固然已經無義不顯,無機不攝了。但是初學之人,或者因為文義深奧,難於領會。王顯江居士,特別作一個方便,摘取《彌陀要解》等註解的義理,用顯淺的語言敘述出來,名為《阿彌陀經直解》,兼帶附錄了淨土種種疑問。這種自己成就,成就他人,自利利他之心,可說是很誠摯啊!
顯蔭法師序之,欲令一切同人,各生真信,老實唸佛。因命(光)再序,遂書此以告閱者雲。
顯蔭法師寫了序文,想使一切同人,各自生起真實信心,老實唸佛,就請我再寫個序,於是寫下此文以告讀者。十三經讀本序
天地以陰陽二氣,化生萬物。聖人以誠明一致,教育群萌。其為道也,橫布萬邦,豎傳萬世,有識皆遵,無思不服。雖有聖人復生,不能另立一法。亦不過發揮誠明之道,令其徹底圓彰,和盤托出而已。
天地以陰陽二氣,化生萬物。聖人以誠明一致(修德有功,性德方顯),來教育人民。這個儒學聖人之道,橫布萬邦,豎傳萬代後世,有見識的人全都遵守,沒有人不佩服的。雖然有聖人再生,不能另外建立一個法。也不過發揮誠明的儒學聖道,令這個聖道徹底圓滿彰顯,和盤托出而已。
十三經者,二帝三王周公孔孟,繼天立極,教化萬世,格致誠正修齊治平之大經大法也。悉本天地無私之至理,吾人本具之良知。初非有奇特玄妙,不可企及者。
《十三經》,是堯舜二帝、夏、商、週三朝君王,周公、孔子、孟子,秉承天意,建立最高準則,教化萬代後世,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大經大法。這全都是源自天地無私的至理,和我們本具的良知。並沒有什麼奇特玄妙,而不能做到的。
雖夫婦之愚,可以與知與能。以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堯舜與人同,而人皆可以為堯舜耳。若能遵而行之,則人入聖域,世復大同矣。
雖然是愚笨的男女,也可以知道及實行聖人之道。因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緣故。堯舜與平常人一樣,而每個人也都可以成為堯舜。如果能夠遵照實行,那麼人人進入聖人領域,世間恢復大同社會了。
其世道陵夷,人心澆漓者,由於儒者不知道在躬行,一向逐末。舉凡克己復禮,閒邪存誠之義,置之不論。唯以記誦詞章,擬為進取應世之資。是殆以聖人參贊化育之道,作為博取名利之藝。
世道衰落,人心浮薄的原因,是由於儒學之人不知聖道在於親身實踐,卻一向追逐枝微末節。凡是內克私慾,外遵禮法,摒除邪念,常保至誠的義理,皆棄而不論。而只是以記誦詞句文章,作為進取
《印光法師談淫惡慘烈果報》 第13回印光法師下冊(第1/10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