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印光法師文鈔白話文解釋五十 (第1/7頁)
我想簽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唐代僧人法誠法師,俗姓樊,雍州萬年縣人。幼年便出家為僧,以持誦《華嚴經》為自己學業。因為遇到慧超禪師,禪師隱居在藍谷高山,法誠法師於是摒棄塵勞俗事,至誠恭敬向慧超禪師請教法益。後來法誠法師在寺院南邊的山嶺上,建造了一座華嚴堂,其堂室的內外都非常清明潔淨。種種莊嚴之事完畢後,於是繪製《華嚴經》七處九會的影象。又竭盡其精誠心志,準備書寫受持。
宏文學士張靜者,時號筆工,罕有加勝。乃請至山舍,令受齋戒,潔淨自修。口含香汁,身被新服。然靜長途寫經,紙直五十。誠料其見,才寫兩紙,酬直五百。靜利其貨,竭力寫之。
宏文學士張靜,當時號稱為最善於書寫的人,很少有比他書法更好的人。法誠法師於是邀請張靜到山上的屋舍,令其受持齋戒,清淨自修。張靜口中含著香汁,身上穿著乾淨的新衣服,然後書寫經文。然而,由於張靜是遠路而來,專為寫經,所有每寫一張紙價值五十錢,法誠法師預先知道張靜心中的想法,才寫了兩張紙,法誠法師便給他報酬五百錢。張靜由於得到優厚的利益,因此更加竭盡心力書寫。
終部已來,誠恆每日燒香供養,在其案前。點畫之間,心緣目睹,略無遺漏。故其克心鑽注,時感異鳥,形色稀世。飛入堂中,徘徊鼓舞。下至經案,覆上香爐。攝靜住觀,自然馴狎,久之翔逝。明年經了,將事興慶,鳥又飛來,如前馴擾,鳴唳哀亮。
整部寫經的過程中,法誠法師每日在張靜寫經的書案前燒香供養。在張靜一點一畫之間,法誠法師都心裡想著,眼睛看著,完全沒有遺漏錯誤。由於他這樣至誠恭敬,一心傾注,常常感應到世間稀有、身體豔麗的靈異之鳥,飛入廳堂之中,盤旋飛舞。有時飛到經案下面,有時又飛到香爐上面,極為安靜並觀看寫經,鳥的神態極為自然且溫順馴服,在這裡停留長久一段時間才飛走。第二年,寫經完畢後,即將舉辦慶祝之事,靈鳥再度飛來,如同從前一樣溫馴安靜,它鳴叫的聲音清澈而哀亮。
貞觀初年,造畫千佛,鳥又飛來,登止匠背。後營齋供,慶諸經像。日次中時,怪其不至。誠顧山岑曰,鳥既不至,吾誠無感也。將不嫌諸穢行,致有此徵。言已,欻然飛來,旋還鳴囀。入香水中,奮迅而浴,中後便逝。前後如此者,非復可述。
貞觀初年,法誠法師發心造畫千佛之像,靈鳥再次飛來,站在工匠的背上。後來營辦齋食供養,以慶祝完成了諸經像,到了中午時分,大家都覺得那隻奇怪靈鳥為何還不到。法誠法師回顧山嶺說:“靈鳥既然不來,那是因為我的誠心不夠感人。難道是嫌棄我有種種汙穢的行為,才致使有這樣的徵驗?”話音剛落,靈鳥忽然飛來,盤旋飛行而鳴啼,並進入香水之中,振奮雙翅而洗浴,中午過後便又離去。前前後後這樣靈驗的事,多得無法一一敘述。
靜素善翰墨,鄉曲所推。山路巖崖,勒諸經偈,皆其筆也。手寫法華,正當露地。因事他行,未營收舉。屬洪雨滂注,溝澗波飛。走往看之,合案並幹,餘便流潦。嘗卻偃橫松,遂落懸溜。未至下澗,不覺已登高岸,不損一毛。
寫經的張靜平日善於筆墨文字,為鄉里之人所共同推崇。在當地山路之中的石壁懸崖,刻寫的一些經典偈頌,都是出自他的手筆。張靜有一次書寫《法華經》時,當時正好是在露天之地,因為臨時有事而到他處,並沒有將紙筆經書收拾好。正好遇到大雨滂沱如注,山溝溪澗波濤紛飛。張靜趕緊跑回去看,整個桌案都是乾燥的,而桌案旁邊的物品都已被大水沖走了。張靜也曾經躺在橫松上休息,一不小心墮落到懸崖下,還沒落到下面的澗水中,已經不知不覺站立在高處的岸上,沒有損傷一根汗毛。
【注】法誠張靜,各竭誠敬。故其感應,俱難思議。出華嚴懸談,及會玄記,並續高僧傳。
注:法誠法師、張靜,各自都能竭盡其誠心恭敬,所以才有這樣的感應之事,都是難以思議的。此段文字出自《華嚴經懸談》、《會玄記》以及《續高僧傳》。
唐僧曇韻,定州人。行年七十,隋末喪亂,隱於離石北千山。常誦法華經。欲寫其經,無人同志。如此積年。忽有書生,無何而至。雲所欲潔淨,並能行之。即於清旦,食訖入浴。著淨衣,受八戒。入淨室,口含檀香,燒香懸幡,寂然抄寫,至暮方出。明又如先,曾不告倦。及經寫了,如法奉襯。相送出門,斯須不見。
唐代僧人曇韻法師,定州人,七十歲時,當時隋朝末年極為戰亂,因此隱居到離石一帶的北千山,常常持誦《法華經》,想要書寫此經,可是沒有志同
《印光法師語出驚人》 第50章 印光法師文鈔白話文解釋五十(第1/7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