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235章 博弈論十大經典案例之旅行者困境 (第1/2頁)

忙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旅行者困境”是博弈論中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案例,以下是對它的講解:

案例背景

兩位旅行者從一個以生產精美陶器而聞名的地方旅行歸來,他們都買了同樣的花瓶。在乘坐飛機返程時,航空公司把他們的行李弄丟了,裡面就有這些花瓶。航空公司決定對他們進行賠償。但是航空公司不知道花瓶的真實價格,只知道價格在2美元到100美元之間。

為了確定賠償金額,航空公司要求兩位旅行者分別寫下花瓶的價格。如果兩人寫的價格相同,航空公司就按照這個價格賠償他們。如果兩人寫的價格不同,航空公司會按照較低的價格賠償,並且為了鼓勵“誠實”,會給寫出較低價格的人額外獎勵2美元,而對寫出較高價格的人進行懲罰,扣掉2美元。

推理過程

從理性角度分析,每個旅行者都想獲得最多的賠償。我們假設其中一位旅行者是A,另一位是b。

- 假如A認為b會寫100美元,那麼A寫99美元就能得到101美元(99 + 2),此時A就會選擇寫一個低於對方的價格。

- 而如果A認為b會寫99美元,A寫98美元就能獲得100美元(98+2),同樣A會選擇寫更低的價格。

- 這個推理過程會一直持續下去,最後兩人都會選擇寫2美元。因為在這個過程中,每個旅行者都擔心對方寫的價格比自己低,為了避免損失,只能不斷降低自己所寫的價格。

結果與啟示

最終兩人都寫2美元,這就是這個博弈的納什均衡(在給定對方策略的情況下,自己的策略是最優策略)。這個案例看起來很違背常理,因為本來他們可以都寫100美元,獲得更高的賠償。但由於雙方都在考慮如何在對方可能的策略下使自己利益最大化,反而陷入了一種困境,使得雙方的利益都最小化。

它揭示了個體理性和集體理性之間的衝突。在很多經濟和社會現象中都有體現,比如在商業競爭中,企業為了爭奪市場份額,可能會陷入價格戰,不斷降低價格,最終導致整個行業的利潤下降,就像旅行者困境中的旅行者一樣,過度追求個人利益的最大化,卻忽視了合作可能帶來的更高收益。

“旅行者困境”的底層邏輯主要涉及以下幾點:

個體理性決策

- 從個體角度出發,每個旅行者的目標是在給定規則下,儘可能地使自己獲得更多的賠償。這是基於理性經濟人的假設,即人們會權衡各種選擇的利弊,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策略。

- 在這個案例中,每個旅行者都會考慮對方可能的出價,並且透過不斷比較自己不同出價所帶來的收益來做決策。比如,當考慮對方可能寫高價時,自己寫稍低一點的價格就能獲得更高的收益,這種逐利的思維方式是個體理性的體現。

資訊不對稱與策略性推理

- 航空公司的賠償規則導致了資訊不對稱的情況。旅行者不知道對方會寫什麼價格,只能進行推測。這種不確定性使得他們必須透過策略性推理來做出決策。

- 旅行者會從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假設對方可能採取的各種策略,並且在這個基礎上調整自己的策略。這是一個反覆權衡的過程,就像下棋一樣,需要考慮對方的走法來決定自己的最優走法。

納什均衡的驅動

- 整個博弈過程會趨向於達到納什均衡。納什均衡是一種穩定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每個參與者的策略都是在給定其他參與者策略的情況下的最優策略。

- 在“旅行者困境”中,當雙方都意識到對方可能會不斷降低價格來獲取優勢時,最終都會選擇寫2美元這個策略,因為此時任何一方單方面改變策略都不會使自己的情況變得更好。這就是納什均衡在這個案例中的驅動作用,它使得博弈的結果收斂到一個看似不太理想,但在理性決策下卻是穩定的狀態。

激勵機制的扭曲

- 航空公司設定的獎勵和懲罰機制是導致困境的關鍵因素。獎勵較低出價者和懲罰較高出價者的規則,本意可能是為了獲取真實價格資訊,但卻扭曲了旅行者的決策動機。

- 這種激勵機制使得旅行者將關注點從獲取合理的賠償轉移到了如何比對方出價更低上,從而導致雙方陷入了不斷降低出價的惡性迴圈,最終損害了雙方的利益。這體現了激勵機制設計不當可能引發的負面效果,即個體在追求獎勵、避免懲罰的過程中,可能會做出違背集體利益最大化的行為。

《借古鑑今圖片大全》 第235章 博弈論十大經典案例之旅行者困境(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