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232章 法王 (第1/3頁)

無色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若要說玄黃洲五境之中,哪一處地界最為廣闊遼遠,既不是生養萬民的中境,也不是江河源頭的西境,而是從古至今都未能勘察完全的北境。

有正朔一朝,歷代皇帝除了都要重新丈量田畝、計算戶籍,也有編訂海內輿圖、五境地理的習慣。此舉一來是為了讓朝廷保持對地方豪強大族的掌控,防止田畝兼併,二來也是在災害時節,能夠隨時從各地調集糧秣物資救急應災。

甚至輿圖編訂,也擴充套件到了龍騰海、伏波海,摸索出大致可以航行的海路,才讓後來海商往來十萬列島提供便利。

但只有北境一處,輿圖編訂困難重重,至今尚有大片空白地界,連其中山川形勝、人口幾何都沒搞清楚。或許那些地方從一開始就沒有幾個活人。

正朔朝再往前幾個朝代,千八百年前,北境臨近中境的野牛原、飛馬原等地,還有遊牧部落散落而居,有時也會南下劫掠中境王朝。但漸漸地,這種狀況愈加稀少。

究其根本,乃是伴隨方真道傳承興旺,中境山水多為方真修士所佔據,絕大部分妖物要麼被收復、鎮壓、甚至誅殺,要麼只能逃離中境。但東西兩境亦是久受耕耘開拓之地,所以妖物異類也多往南北兩境而去。

南境地狹,除卻部分難以適應嚴寒的妖物,實際上來此避禍者亦是寥寥。而北境雖然苦寒,但地界遼闊無際,多的是杳無人煙的絕境,自然是妖異族類奔逃遷居的好去處。

其實不僅異族妖物多居北境,一些旁門左道、邪修敗類,或者與宗派結仇的江湖散修,一般也會前往北境避難藏身。

如此一來,北境地界龍蛇混雜,妖邪之間相遇或是相安無事,或是爭執四起。加上邪修兇徒橫行,一些北境部族就被禍害得人煙盡絕,反倒是為中境王朝除去一大禍患。

正朔朝也曾幾次派遣太玄宮修士勘察北境,但一路上也險些與妖邪起了衝突,而且深入數千裡後,已是終年風雪不休的極寒之地,就算有法力護身,強行進入也兇險萬分,只得在勘察輿圖上留白。

按照正朔玄黃五境輿圖所載,最北方是一條名為淩水的河流,此地氣象特異,明明周圍風雪不止,河水卻不曾徹底凍結成冰,表面浮冰無數,河底流水不息。

淩水以南,即便寒冷,每年總歸是有些時候霜雪融化、草木復甦的時節。然而淩水以北,積雪千年不化,放眼望去就是一片白茫茫的大地,侵入爐鼎的寒意,穿戴再多衣物也無法抵禦,只能靠方真修士法力護身,保持氣機運轉。

對於一些不喜與其他人往來,只要孤寂清修的妖邪來說,淩水以北就是清淨之地,能在淩水以北開闢洞府的妖邪,多是強悍之輩,彼此佔據一方,也不會無端相互尋釁廝殺,反倒要比淩水以南因為一些天材地寶爭得你死我活的狀況要安穩得多。

就見此刻風雪之中,一條人影足踏淩水飄然逆流而上,他的身影飄忽詭異,好像是世間一道幻影,任憑狂風吼嘯,不能讓他衣袂翻飛,即便冰雪橫掃,也難沾染絲毫素白。

而且這道人影每踏出一步,便是數十里的距離,卻在每踏出一步間,在過往足跡中留下歲月交錯的軌跡,彷彿是過去、現在、未來,都在眼前發生。

這樣的步伐,說不上是快還是慢,可伴隨他每一步踏出,修為法力都在不斷提升,好似方真修行每一次第境界,都讓他歷盡悟徹,將可以運用的法力變化演化到了極致。

當修行境界達到世間演化的盡頭,他抬眼望去,淩水源頭居然是一座巍峨巨峰,拔地參天,彷彿就是一尊巨大晶雕,隱約能夠看到透亮光澤。雲間偶爾射落的陽光,在巨峰周圍折射出七彩斑斕的光輝,環繞流轉,有無數針芒排布成陣,是一個極為恐怖龐大的法陣。

巨峰之上確實有人物布結的法陣,但這個法陣卻說不準是朝內禁錮、還是朝外禦敵,也許兩者兼具。此等巍峨巨峰,並不是什麼修行福地,更像是一處囚牢,要讓內中受困者遠離人煙紅塵,也杜絕外界一切存在靠近。

當那道人影沿著淩水逆流而上,世間極致的修為法力,立刻讓巨峰法陣產生感應,沒有任何話語或警告,七彩針芒如飛瀑而落,在半空中撕裂罡風,發出震裂冰川的蜂鳴聲,朝著那道人影直襲而去。

針芒殞地,頃刻間淩水南北兩側激起十餘里氣浪飛揚、雪崩如洪,大地劇震不休,天地間盡是激盪混沌的氣機與法力餘波,尋常修士莫說身入其中,就連元神感應試圖窺探這片激盪混沌,都會被震傷元神。

激盪稍歇,滾滾雪浪伴隨悶雷聲捲去遠方,狼藉不堪的淩水上游已經變

《玄黃方真劫 校對版》 第232章 法王(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