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第1/4頁)
青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稱“白馬義從”。這支精兵成了公孫瓚的殺手鐧,在戰場上橫掃敵軍,公孫瓚也落了個“白馬長史”的名號。
公孫瓚後來被調到涿郡任職,升為涿縣令,劉備就是這個縣的人。這時候,涼州那邊軍情告急,朝廷決定抽調三千名幽州突騎前去參戰,於是任命公孫瓚為都督行事,讓他率領這三千人馬前往。他們一行開到幽州刺史部的薊縣,也就是今天北京市附近時,漁陽郡張純誘使遼西郡烏桓部落首領丘力居等叛亂,劫掠薊縣一帶,張純自稱彌天將軍、安定王。朝廷命令公孫瓚率部就地平叛,公孫瓚擊破張純,張純跑到烏桓人那裡躲了起來。公孫瓚因為有功,升任騎督尉,大約相當於師長或旅長這一級,正式成為高階軍官。後來,有其他烏桓首領率眾投降公孫瓚,公孫瓚被升為中郎將,封都亭侯。公孫瓚就在這一帶跟邊境少數民族作戰,現在的主要對手是烏桓人。
據《漢末英雄記》記載,公孫瓚與丘力居曾戰於管子城,公孫瓚“力戰乏食”,馬都被吃完了,最後連弩楯上的幹牛皮都煮煮吃了。還有一次,公孫瓚與破虜校尉鄒靖追擊敵人,鄒靖被圍,公孫瓚回師救援,敵人隨即被攻散。但是,烏桓首領丘力居所部勢力不斷壯大,不僅襲擾幽州,還時不時抄掠青州、徐州、冀州,北方這四州深受其害,公孫瓚無法制止,這時朝廷派宗正卿劉虞前來幽州,擔任州牧,負責處理北方事務。
公孫瓚與朝廷“下派幹部”產生矛盾
劉虞是皇室宗親,東海恭王之後,在劉氏宗族裡他是一個有本事的人,早年擔任過幽州刺史,對這一帶的情況很熟悉。劉虞這個人講德義,主張以恩信感化烏桓人,他到任後派人到烏桓人那裡“告以利害”,讓他們把張純殺了。丘力居早就知道劉虞的名望,也知道劉虞的政策,就派使者回訪。
劉虞的做法跟公孫瓚剛好相反,公孫瓚主張以軍事手段解決問題,但劉虞是自己的頂頭上司,又有朝廷的支援,公孫瓚不敢公開反對,於是在背後使壞。他悄悄派人在半路上劫殺烏桓使者,但丘力居知道這裡面的情況,再次派出使者前來拜見劉虞。張純無奈,丟下妻子兒女逃到遼東的鮮卑人那裡,被鮮卑首領所殺,把張純的首級呈送給劉虞,劉虞因此被朝廷拜為太尉,封為襄賁侯。太尉是三公之一,都是在京城任命和任職,劉虞擔任太尉更多是象徵意義,他個人的聲望由此也達到了頂峰。
公孫瓚看了很不爽,更讓他氣不過的是,劉虞上報朝廷請求精簡邊境地區的屯兵,公孫瓚認為這一刀是砍向自己的,公孫瓚手下當時有數萬人馬之多,這是他跟劉虞叫板的資本,但根據劉虞的方案,他手下只能保留一萬人,屯駐於右北平郡,此地在公孫瓚的老家遼西郡南面,今天河北省唐山市在其範圍內。公孫瓚不願意,但也沒有更好的辦法,自己抓不到的張純,讓劉虞不費一兵一卒就解決了,而且烏桓人答應不再內侵,擁有重兵也就失去了理由,他只得帶著這一萬人馬到右北平郡擔負守備工作。
董卓入洛陽後,為了拉攏劉虞,升他為大司馬,東漢沒有這個職務,因為董卓自己要當相國,同樣也是現行官職序列裡沒有的職務,為了有人作個陪襯,於是給劉虞也弄出來了這個名號。同時,把公孫瓚由中郎將提升為奮武將軍,改封薊侯,奮武將軍只是一個雜號將軍,跟大司馬相比差了好幾級,公孫瓚想跟劉虞攤牌,想想還是算了。關東聯軍起兵反董卓,劉虞和公孫瓚都沒有明確表示參加,董卓為穩住劉虞,在遷都長安前任命他為太傅,但由於道路阻塞,任命書無法下達。
然而,劉虞和公孫瓚還是不可避免地捲進了中原內戰之中。先是袁紹、韓馥等人想拉劉虞過來,準備立他為帝,跟長安的獻帝分庭抗禮,作為漢室宗親,劉虞斷然拒絕了袁紹等人的提議,袁紹死磨爛纏,希望劉虞再考慮考慮,劉虞明確表示再逼自己就逃入深山,徹底斷了大家的念想。劉虞雖然拒絕了袁紹的提議,但在政治立場上傾向於袁紹。劉虞的兒子劉和在獻帝身邊擔任侍中,獻帝在長安想東歸,就派劉和逃出長安,回去找劉虞讓他領兵來迎,結果劉和由武關道出了關中,先到了袁術那裡,把天子的意思告訴了袁術,袁術打起了小算盤,認為劉和是一張可以利用的牌,就讓劉和給劉虞寫信,讓劉虞派兵來一塊到長安迎接天子,劉虞得到兒子的信,沒有多想居然答應了,準備派數千騎兵前往南陽郡。
這本來沒有公孫瓚什麼事,不過他看出來袁術背後有陰謀,對於野心家的陰謀,一般的正人君子通常不容易看出,而同是野心家的人一眼就能看出來,不知道是不是這個原理。公孫瓚勸劉虞不要遣兵,但劉虞不
《浪花淘盡英雄滾滾長江東逝水歌詞》 第10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