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335章 奪門之變(七) (第1/3頁)

韭菜東南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而在“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等關係重大的政策,在天下順利推廣,各地怨言漸漸平息之後,原本一直被他故意打壓的都察院,又重新被他重視,並逐漸放開了束縛。

都察院擴編,京師都察院的御史數量,從四五十人,一下擴充套件到了三百多人,都察院大堂,擴大了兩倍多,一次可以容納五六百人,御史的人選,不再是從新進進士和優秀縣官中摘取,而是採用籍貫論,各省固定名額,以人口論定,如浙江十一人,山西九人,青海六人。

青海的六人,是為最少的必須保證,只要是省,那怕只有萬人,也需有六個名額。

過去,御史基本都是進士出身,但現在改制之後,像青海省臺灣省緬甸區,每年會試能考中進士的都是極個別,甚至是無有一人,因此,隆武帝決斷,各省代表的御史,皆從各省鄉試的舉人之中擢取,如此,就不用擔心御史空置的問題了。

過去,大明朝堂有南黨,北黨,浙黨,楚黨,以籍貫形成鄉黨,黨同伐異,獨領風騷,但改制之後,鄉黨公開透明,各省御史首先要為自己省份爭取權益,但因為各省都有代表,沒有誰是孤單一人,形成制衡,各方利益最後也都可以平衡。

如此,都察院對首輔和內閣的監督力道大大加強。

中央都察院如此,各省都察院也照著執行,監督行政、司法。

御史不但監督行政官員,也相互監督。

首輔制的改革,經過這些年,從蔣德璟,孫傳庭到史可法,已經漸有成效,並且摸出了路子,加上都察院制、質詢制,雖然還有一些弊端和很大的不足,但比起過去,已然是有很大的進步了。行政權和監察權,已經有了一定的制衡。

就時代的發展來說,這樣的改革還是能跟的上的。

所以,對於眼下的朝政,隆武帝是不愁的,軍事有軍機處,外交有理藩院,只要抓住軍機處兵部和吏部,他就可以掌控全域性,專心培養接班人。

但他的失敗,就在接班人。

太子,所琢非玉,不能用,非是廢除不可,可一旦廢儲,後續產生的動盪和衝擊波,他必須做好審慎應對的準備。

除此之外,他還得為太子想好退路。

因為他不止是皇帝,更是一個父親。

原本,朱慈烺自以為一切都考慮好了,但顏後的死,深深觸動了他,也打亂了他的步驟,那些雪片一般為太子表功的奏疏,更是讓他明白,大明的太子、國本,大明的嫡長子繼承製,在朝臣的心中,依然有不可動搖的地位。

太子的廢立,怕還是要經歷一場大風波。

“陛下……”

正沉思間,腳步輕響,新任司禮監掌印唐亮輕步走進,將剛剛送來的一份密報,呈到他面前。

朱慈烺看完,眼有悲涼,忽然覺得頭昏腦漲,不能自起……

——首發起點,最近訂閱下降的厲害,不得不重啟防盜版,寫作不易,謀生更不易,箇中不便,望大家諒解,正式內容請十五分鐘後重新整理,如果是半夜,請凌晨重新整理,對造成的不便,再次表示深深的歉意。

太子處置劉澤清,未修改版。

王永吉額頭有汗:“回殿下,他二人都在,不過是不是回到官署再問訊他們?大街之上,不宜久留啊殿下。”

“張勝,姚文昌!”

朱慈烺立刻叫出兩位指揮使對質。

兩人都是滿頭大汗,跪在太子面前如同是洗澡。

“聽好了,本宮只問一次,但有一字虛言,必嚴懲不貸。李青山冒功,究竟怎麼回事?”朱慈烺俯視他們,冷冷問。

張勝,姚文昌雖然是劉澤清的死黨,但在帶天出征的太子面前,卻也不敢撒謊,不然就是“欺君”之罪,何況當日知道真相的人極多,他們不說,自有他人會說,於是兩人不敢隱瞞,一五一十的將當日真相說了出來。當日,李澤清帶兵圍攻梁山,不想卻走了李青山,劉澤清覺得沒有面子,於是勾結軍中將領,將李浩然生擒李青山的功勞掠為己功。

不過張勝和姚文昌卻竭力撇清跟李浩然之死的關係。

當兩人自白時,同樣跪在地上的劉澤清面無死灰,他知道,自己今日肯定是逃不過了。這個總兵,肯定是丟了,幸好李浩然之死他做的漂亮,只要他咬死不承認,太子找不到證據,最多就是罷職,等過了這個風口,他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一匹快馬疾馳而來,到了太子身邊小聲而報,卻是中軍官佟定方。

原來精武營兩個把總隊已經悄無聲音將劉

《崇禎十五年免防盜TXT下載》 第1335章 奪門之變(七)(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