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今日的太上皇 (第1/2頁)
迦太基的失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陛下,遷都吧!“
這是种師道的上書,上書的內容僅僅是五個字。原本种師道想了很多的遷都理由,內容寫了七頁之多。可是覺得字數太多了,字數太多意味著廢話也多,容易產生不耐煩之感。
於是重寫刪改,又寫成了三頁;
可還是不行,最後寫成了一頁。
最後乾脆寫成了五個字。
遷都有遷都的理由,能夠說出一籮筐;不遷都,也有不遷都的理由,也能寫出一籮筐。遷都與不遷都的理由,當今的官家聽了很多,說太多也沒有用。只是重在取捨,重在官家如何選擇。
選擇比理由重要。
看著這五個字,宋欽宗腦海中立時閃現出了無數遷都的理由,比如避開金軍鋒芒,比如修生養息,比如藉助關中的險要,比如藉助陝西的精兵,還有忍辱復仇等等。
可是一想到遷都的害處,他就有些恐懼。
遷都之前,禮儀徵伐皆出於天子;遷都之後,禮儀徵伐皆出於諸侯。
若是在太平年代,遷都,不過是財政損耗,朝廷大臣不滿而已。可是在戰亂年代,遷都卻是極為冒險,甚至是慢性自殺。
西周時,遷都之前,周天子威臨天下,是真正的天子;可是在遷都後,誰還在乎天子,真正的群雄並起。安史之亂,唐天子逃離長安,也是遷都蜀中,天子威嚴盡數散去;最後軍閥割據不斷,知道唐朝滅亡。
若是遷都關中,遷都京兆府,好處是極為明顯的;可是壞處也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天子威嚴不在,那時他還能鎮壓住那些驕兵悍將,心懷鬼胎的文臣嗎?
宋欽宗有自知之明,他剛剛上臺,剛剛當上皇帝,地位極端的不牢固。在大宋,有著不殺士大夫的傳統,可是他卻冒了打不韙,斬殺了六賊。看似汴梁百姓都是拍手稱快,一副英明雄主的樣子,可是卻遭到了士大夫的厭惡,抵制。
在士大夫看來,他今天能借助著誅殺六賊之名,殺戮不斷;明天也能借助誅殺“四賊“之名,再度開殺戒。
如今他藉著是皇帝身份,靠著皇帝的威嚴,使朝中百官不敢輕舉妄動。可是一旦遷都,那時朝中大臣必然再度發難,打擊他的權威。那時極有可能將老爹宋徽宗這個太上皇,再度變為皇帝。
一想到昔日的父親,今日的太上皇,宋欽宗心中那根刺就不斷生長。
…………
太上皇曆來是悲劇的!
第一個太上皇是趙武靈王。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使秦國強盛。於是他於二十七年(前299年),勇敢地打破了歷來國君死後始立新君的傳統,主動將王位讓給自己鍾愛的幼子趙何,即趙惠文王,並讓有豐富政治經驗的老臣肥義為相國,而自號為“主父”。他從煩瑣的政務中解脫出來,統率他親手締造的騎兵,準備從河套一帶南下襲秦。為了穩中求勝,趙武靈王冒著很大的危險,化裝成使者入秦,窺審秦王態勢,偵察關中地形,認真研究襲秦戰略。
正當趙主父雄心勃勃之時,趙國內部發生了政變。據《史記·趙世家》記載;惠文王四年,公子章“作亂”,先殺肥義,公子李成、李兌起兵靖難,敗公子章。公子章兵敗後投奔主父,主父收容了他。公子成、李兌圍攻主父所居的沙丘宮,殺死公子章。他們害怕主父秋後算帳,就將主父圍困在宮中。“主父欲出不得,又不得食,探爵彀(小麻雀)而食之,三月餘而餓死沙丘宮。”趙主父就是這樣在內訌中死去。
第二個悲催的太上皇,是唐太祖李淵。李淵本是英明神武之人,奈何在處理兒子繼承人問題上,也是糾結不斷。他努力的調和二者矛盾,可是失敗了,反而是在玄武門之變後,被幽禁,退位成為太上皇。他的運氣很好,沒有背餓死,一直是過著幸福的生活直到死去。
而第三個悲催的太上皇,也是最悲催的太上皇莫過於宋徽宗。
沒有最悲催,只有更悲催。
金軍南下了,宋徽宗恐懼了,於是把皇位讓給了大兒子,帶著親信大臣向南方跑去,膽小如鼠。若是他一直呆在南方,可能避開靖康之恥,避開汴梁城破的危機,只是這貨在汴梁解圍之後,回到了汴梁。
為什麼要回到汴梁呢?
爭名於朝,爭利於市!
想要爭奪名利,最好在中原。中原之地,好似棋盤的天元,位置關鍵。若是一直在南方,一直偏安一方,不久之後,可能失去名利,誰還記得他這個太上皇。為了爭奪失去的名利,宋徽宗回到了汴梁,想要奪回失去的權力。
可是,回到汴
《穿越到靖康恥救了公主小說》 第79章今日的太上皇(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