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首都觀古風 (第1/4頁)
黃山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檢閱百萬紅衛兵歷史兩個小時。在這幸福的時刻,李凡和三女心懷激動,久久不能忘懷。檢閱結束後,廣場紅衛兵隊伍逐漸撤出,火熱的氣氛才慢慢平靜下來。
北京是中國的首都,其中名勝古蹟數不勝數。既然來了就應該遊歷一下,參觀古老的中華國粹所在。紫禁城後身就是景山,過了條街,沒走多長時間,就領著三女進到了公園‘翠雲閣’亭子裡。幾個人大清早起來,還沒有吃飯。此時藉此休息機會,李凡從空間裡拿出各人愛吃的東西,邊吃邊聊好不興奮。
三女深深地體會到,跟凡哥出來,也真是幸福。準備的非常細緻和充分,而且照顧人很是細心和體貼,很有男子漢的作為,更增強了對李凡的依賴性。
這種心態三人自認識李凡後,就深深地烙在心裡,都暗藏在心裡,不敢說出口。那個時代封建意識還是很強烈的,打情罵俏是當時社會鄙視的,所以只能偷看著越發俊朗成熟的李凡,心裡都象抹著蜜那樣甜。心裡沒了芥蒂,幾個人邊說邊嘮,顯得輕鬆安逸。
這時就聽李凡嘴裡叨咕:“這個公園怎麼修建得,這麼像個道人在打坐。而且吞吐著氤氳紫氣吶?”
“啊!是嗎!仔細看。”果然景山公園酷似一尊坐著的人像。遠看景山公園平面園林,酷似一尊盤腿打坐的人像。
景山在紫禁城北門神武門對面,元代時本是大都城內的一座土丘,名叫“青山”。明永樂十四年營建宮殿時,把拆除元代舊城和挖掘紫禁城護城河的泥土堆在這裡,取名“萬歲山”,意在鎮壓元朝的王氣,所以又叫“鎮山”。傳說皇宮在這裡堆積煤炭,又俗稱“煤山”。清朝順治十二年,煤山改成景山。俯瞰北京中軸線上紫禁城北端景山公園的整體建築群落,酷似一尊閉目盤坐著的人像。人像面帶微笑,公園的壽皇殿建築群為“坐像”的頭部,大殿和宮門組成眼、鼻、口,眉毛由樹組成,兩邊非常對稱的三角形樹林組成了鬍鬚。
經過仔細辨認,這個影象的邊框是由景山公園四周的內外圍牆構成,近似於最美的黃金分割比例。這個發現使大家更感到興趣。
景山的這個坐像到底是什麼人?李凡神識開啟,發現故宮中軸線上最北端的一座宮殿欽安殿,那裡供奉著被稱為水神的玄武帝的造像。“玄”意為黑色,“武”古人解釋為烏龜殼。玄武在“五方”中代表北方,在“五行中”代表水。開啟沉重的大門,端坐在中央的水神玄武帝和殿內飾物仍然保持著明代的原貌。
“啊,明白了,景山為土,水神為水,水土祥和,紫氣東來。奇人運天地之氣,以補帝王之運。”
李凡又指了指景山上的一顆樹,對著眾人說:“可惜呀,這個氣運被亡氣所阻,那顆老槐樹上縊死過‘明思宗朱由檢’,壞了五行風水,所以禍亂不止。後聽說
清軍入關後,為籠絡人心,將此槐樹稱為‘罪槐’,用鐵鏈鎖住,並規定清室皇族成員路過此地都要下馬步行。最終也沒改變衰敗覆滅的下場。看來這水土之爭還得繼續下去,咱們還是遠離這是非之地。”
景山公園地處北京城的中軸線上,南與紫禁城的神武門隔街相望,西鄰北海公園,幾個人又信步來到北海公園。
清軍入關,建都於北京。1651年,為民族和睦,清世祖‘福臨’根據西藏喇嘛‘惱木汗’的請求,在廣寒殿的廢址上建藏式白塔,在塔前建‘白塔寺’因為島上建起了喇嘛佛塔,山名也就改稱為‘白塔山’了。清高宗‘弘曆乾隆’六年至三十六年,對北海進行了大規模的修葺和增建,前後連續施工30年之久,建起了許多亭、臺、殿、閣。清乾隆自謂‘園林之樂,不能忘懷’,於是把江南園林的精華、文人寫意、山水園林引進皇家宮苑,先後建成北海的靜心齋、畫舫齋、濠濮間等園中之園。
晚清時期,【慈禧】用海軍經費重修‘三海’建築,在西岸和北岸沿湖鋪設了中國第一條鐵路,在靜心齋前修建小火車站,供慈禧乘小火車來園遊宴。天王殿西側,有座用424塊七色琉璃磚砌成的九龍壁。長25.86米,高6.65米,厚1.42米,為三座著名的九龍壁中最精美的一座。沿九龍壁南行,有座鐵影壁,長3.56米,
高1.89米,顏色與質地如同鐵鑄,雙面雕到雲紋與怪獸,為元代浮雕藝術珍品。
李凡說:“我很早就知道,北京北海里有個‘仿膳飯莊’,是一家專營正宗宮廷風味的著名飯莊。仿照清宮‘御膳’的做法,製做各種菜點,並取‘仿膳’之名的。繼承了清宮‘御膳’清、鮮、酥、嫩的特點。主要
《穿越笑傲的完結小說》 第二十一章 首都觀古風(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