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頁)
漂亮格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恆河的女兒》內容簡介
《恆河的女兒》是當代印度文壇新秀、女僕作家貝碧·哈爾德的自傳小說。
貝碧·哈爾德是一位命運悲慘的印度女僕。本書故事始於貝碧四歲時。她的母親因為無法忍受丈夫不負責任,帶著小兒子離家出走,而父親則陸續帶回一個又一個“新媽媽”,還不時因為小事打罵貝碧。雖然生活艱難,貝碧仍然斷斷續續念過書。十二歲那年,在父親的包辦下,還是天真小女孩的貝碧嫁給了一個比自己大十四歲的男人。丈夫性情冷漠,暴虐成性,貝碧的婚姻生活毫無樂趣,痛苦不堪。十三歲時,她就當了媽媽,因難產飽受折磨,接著又連續生了兩個孩子。丈夫並沒有因此而關愛她,常常把她打得遍體鱗傷,而貝碧的父親也非常冷漠,對女兒的痛苦極少過問。貝碧忍無可忍,終於決定逃出樊籠,她帶著三個孩子出走德里,以在有錢人家中當女僕為生,遇到各種尖酸刻薄的主人,受盡侮辱,報酬少得可憐。大兒子還在一戶人家做童工,遭受打罵和凌辱。後來,貝碧經人介紹,到人類學教授普拉勃德·庫瑪爾家中做僕人。庫瑪爾發現了她的寫作天分,在他的鼓勵下,女僕貝碧拿起了筆,開始寫下自己的生活。
貝碧·哈爾德將自己的生命故事娓娓道來,文筆樸實無華,未加斧鑿,一派天然。她以自己的悲慘經歷和豐富閱歷,勾勒出許多印度貧困婦女的生活狀態,用文字再現了她那些抑鬱而灼痛的往事。然而,平淡內斂的文字講述的悲慘事實足以讓人深深震撼。
與文字為伴(1)
希拉·雷迪
身為印度著名作家普列姆昌德的孫子,又做過人類學教授的普拉勃德·庫瑪爾發現,他家新來的女僕常常一個人沉思,所以他開出了這個世界上最古老的醫治良方:讓她講個故事。她一聲不響地幹活兒,擦洗地面,清洗碗碟,燒飯拖地,幹完就靜靜地去給孩子弄吃的。
不過,這個二十九歲的姑娘對講故事並不完全陌生。小時候,貝碧·哈爾德曾經躺在堂姐身邊,就像舍赫拉查德王后一樣,接連幾個晚上講述她從別人那裡聽來的一個故事。而她也不乏自己的故事可講。比如說,母親在她四歲時離家出走,塞給她一枚十派沙硬幣,每次手裡摸索著硬幣,她滿腦子想的都是突然消失的母親和弟弟的故事,或者是他們一家人在克什米爾的生活—她父親在那裡當過幾年兵。即使讀歷史課本,也會讓她不由自主想起母親的樣子—母親背上綁著一個小孩走了,永遠從他們生活裡消失了,就像章西女王一樣。
但是普拉勃德交給她的本子和筆讓她有種莫名的恐懼。跟無數的原始人類一樣,對貝碧·哈爾德來說,故事應該是臨睡前隨意講述的東西,就像寓言一樣,講述狡詐或者單純的動物、國王和王后的故事,遠離世俗人心,遠離生活裡的千頭萬緒,然而有極大的淨化心靈的作用。但是她僱主的建議很不尋常,他說的是:“寫下你自己的生活。”寫她自己的生活!
她活得茫然懵懂,生活裡充斥著暴力和虐待,晦暗無光,只是不時鼓起勇氣絕望掙扎。這樣的生活有什麼好講的?她跟著退役做司機的父親走過很多地方,從克什米爾來到穆希達巴德,又到達加坡。先成了個沒孃的孩子,不得不忍受暴力成性的父親和繼母,然後又嫁給一個大她十四歲的冷漠殘忍的丈夫。直到有一天,她不堪忍受,帶著三個孩子登上了去德里的火車。在德里,她跟全國成千上萬逃離貧窮和酗酒的丈夫的女人遭遇一樣:做報酬少得可憐的女傭,有時候跟孩子在將近零度的冬夜流落街頭。
但是貝碧習慣了服從,做起了僱主分派給她的任務:每天艱難地寫上幾頁,好像是她一天繁忙工作中的另一件瑣事。說起來真是令人汗顏,她已經有二十年沒在習字本上寫過字,連字怎麼拼都忘了。更糟糕的是,連她的孩子也納悶媽媽為什麼要往習字本上寫東西,他們反而不用。但是,結果證明普拉勃德的確獨具慧眼。文字的魔力開始起作用了。
普拉勃德生來就與文字打交道,靠文字為生,以文字為樂,所以他懂得文字的價值。實際上,他發現貝碧打掃書上的灰塵時動作特別慢,就立刻提出讓她使用他的圖書室。她猶豫不決地從書架上拿走的第一本書,是塔斯利瑪·娜斯琳的《我的孟加拉少女時代》。再也沒有一本書比這本更適合初學了,貝碧就好像在讀自己的生活。作者在書裡表達了一個生在貧窮社會的女性的憤怒和屈辱。這些壓抑已久的情感迫使貝碧登上了通向未知的人生終點的火車,而現在似乎具有了新的意義。
幹完一天的活兒,等孩子睡下,貝碧不停地讀。其
《恆河的源頭是我國嗎》 第1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