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86章 軍情 (第1/2頁)

金黃的雞翅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秋收之後就要準備過冬,朝廷官府要儲備錢糧,地主官紳要準備年節,故而歷代以來,秋稅重於夏稅、秋租重於夏租,夏收之時地主官紳和朝廷官府還會因各種原因緩一緩,可到了秋收時分,必然是催繳勢如烈火。”

“百姓們也最重視秋收,夏收之時即便收成不好,還能打獵挖菜、摸魚採果,總有辦法活下命來,可秋收若是收成不好,冬日天寒地凍、萬物寂寥,連求活都不知到何處求去,除了借貸,便只能去當流民了。”

“故而秋收是個很特別的時期,歷代以來都是矛盾集中爆發的時期,朝廷官府和地主官紳想盡辦法的徵糧徵稅,而百姓們則想盡辦法的藏著糧食,兩邊是針尖對麥芒的矛盾,一不小心就會引發衝突,故而歷史上的農民起義,特別是突發、無組織的起義和暴動,大都爆發在秋收期間。”

“清軍入吉安,必然要籌集軍糧,若是在秋收時期發起進攻,又必然要劫掠地方,而這時候的百姓們家裡都有存糧,為了保護自己的糧食,實際上是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時期,他們所欠缺的,只是組織和領導而已!”

侯俊鋮反身一指,指向臺上那兩面紅旗:“組織和領導百姓抗清,這不正是我們紅營的責任嗎?紅營治下,秋收之後只用交一筆糧稅,剩下的便是百姓們自己的了,百姓們會願意讓清軍進來,搶走他們的糧食、殺戮他們的家人嗎?”

“必然不會的,所以如今的百姓會比以前更具有反抗的精神,當我們將他們組織和發動起來的時候,他們定然會響應和配合我們的!”侯俊鋮一掌拍在桌上:“所以我才說,秋收時期開戰,對紅營來說反倒是一件好事,只要老百姓站在我們這邊,清軍要面對的就不是我們這幾千人的紅營兵馬,而是整個永寧縣和吉安、永新等地數萬的百姓!”

“除非嶽樂將江西數萬清軍主力拉來,否則,一支小股的清軍部隊,憑什麼從數萬百姓手中奪取勝利?又憑什麼和擁有數萬百姓支援得紅營對耗下去?”

四腳虎若有所思,雙眼漸漸發亮,面上浮現出一絲雲開霧散的表情,堂中的一些將官教導雙眼也漸漸亮了起來,侯俊鋮微微一笑,朝著一旁的牛老三點點頭:“紅營是鄉親們的軍隊,是和萬千百姓站在一起的,清軍才是孤軍奮戰的那一方,我們不僅要相信自己,也要相信百姓們的力量,各部教導給戰士們抓思想的時候,必須緊緊抓住這一點。”

牛老三點點頭,認真在自己的小冊子上記下,侯俊鋮又轉向黃宗炎,還沒開口,黃宗炎已經點頭道:“我會安排書局加緊印一刊軍報和大字報出來,這次的社論我親自來寫,就以‘軍民魚水’為題如何?”

“軍民一體吧!”侯俊鋮糾正了兩個字:“魚水畢竟是兩種東西,紅營和老百姓卻要渾然一體。”

黃宗炎點點頭,侯俊鋮正要繼續吩咐,聚義堂外值守的護衛忽然飛奔進來,將一份軍情稟問遞到侯俊鋮手上,侯俊鋮拆開一看,面色微微一沉:“是湖南那邊傳來的軍情,湖廣總督蔡毓榮領荊州戰船三百五十餘艘至監利,監利的清軍開始大舉渡江,前鋒已經和嶽州吳軍交上手了。”

“哈,尚善在監利拖了那麼久,終於還是拖不住了啊!”顧炎武嗤笑一聲:“聽說之前康熙讓他攻擊嶽州分散吳軍兵力,後來嶽樂攻萍鄉之時又讓他派兵往萍鄉支援,結果一東一西他都不肯去,就縮在監利不動彈,惹得康熙勃然大怒。”

“據老夫在京師的親友說,從宮裡抬出的太監和宮女屍體每日不絕,宮裡都說是康熙發怒打死的,沒想到如今嶽樂一退兵,他反倒積極起來了。”

“亭林先生訊息靈通,紅營的諜探,日後乾脆交給您管算了!”侯俊鋮玩笑一句,點點頭:“尚善停在監利不動,給清廷的理由就是兵馬未齊、糧草不足,如今康熙在荊州的勒爾錦和松滋的吳三桂本部對峙的情況下還抽出蔡毓榮所部綠營往監利,這是在向尚善表明態度、堵他的嘴,尚善估計心裡也清楚,康熙已是忍無可忍了,再不渡江開戰,下次來的便是大內侍衛,而不是這些援軍了。”

“這和俺們紅營有關係嗎?”四腳虎問道:“嶽州那麼遠,俺們也管不著,再說了,嶽州吳應麒和夏國相那是一窩的人,就算俺們想管,他也不會讓俺們插手進去,還不如管好自家的事。”

“牽一髮而動全身,怎麼會沒關係呢?行軍打仗得著眼大局,不能只看自己,鄭家和耿精忠就是都只看到自己,福建的局勢現在鬧成什麼樣?”侯俊鋮搖了搖頭,抖了抖那份軍情稟文:“尚善大舉攻擊嶽州,吳軍就抽不出手來支援江西了。”

“夏國

《赤潮覆清免費聽》 第186章 軍情(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