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景泰和議 (第1/2頁)
麥島小螃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翌日,瓦剌並未攻城,而是派遣一使者來到城牆之下。
使者全權代表也先,其要求也很簡單,打掃戰場,給各自陣亡將士收屍。
隨後,使者被以吊籠吊上城牆,雙方很快便達成協議,今日各自收斂己方將士。
具體規則為:每一方面派出300士兵,不穿盔甲,不帶武器。
瓦剌以黑布裹右臂,明軍以白布裹左臂。
按各自習俗,瓦剌主要是天葬和土葬,大明傳統習俗是土葬。但戰爭時期事急從權,為了防止瘟疫流行,雙方不得不忍痛火葬各自將士。
而雙方打掃戰場時,瓦剌使者沒有返回,而是指名道姓覲見大明天子,要求籤訂和議。
這出乎了許多大明官員的意料,在某些人,比如徐珵等人眼裡,這無疑是天降甘霖!
太好了太好了,瓦剌竟然主動求和了!自己的身家性命與財產保住了!
因此,很多大臣決定不管瓦剌想要什麼條件都一股腦答應。
不就是土地嗎?不就是榷場嗎?不就是賞賜嗎?不就是歲幣嗎?哼,又不是爺的錢,爺不在乎!
而不少武將則不太情願,因為眼下明軍佔有優勢,瓦剌兵峰雖盛,卻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時間一長瓦剌最好的結果也是無條件撤軍。
甚至如果也先一直堅持不走,大同總兵郭登爆爆也先菊花,也先能不能囫圇回去還是兩說。
現在著急的是瓦剌,因此,沒必要理會瓦剌的任何條件。
于謙雖是文官,卻直接指揮兵將,他不是那些短視的腐儒,因此也不贊成議和。
除非瓦剌上表謝罪,交還太上皇,無條件退兵,再次稱臣並納貢。
于謙知曉,前些日子李實回來時,帶回來了幾個瓦剌使者。
這幾個瓦剌使者為重開榷場而來,他們一來便與鴻臚寺、戶部的大人們頻繁走動,各種塞外珍奇,送起來毫不吝嗇,那些大人們收起來也是喜笑顏開。
鴻臚寺負責處理四夷事務,戶部主管稅收,瓦剌使者剛到京師便跑關係,可謂拜對了碼頭。
瓦剌使者也想拜會於謙,奈何于謙根本不理會這些人,送上的拜帖禮物被原路退回。
另外,內閣首輔陳循也拒絕了瓦剌使者的私下接觸。
關於重開榷場,明廷意見很一致,想談這個先退兵,因為也先並沒退兵,於是就一直談著。
直到新的使者到來,雙方還是在磨嘴皮子。
而今天到來年的瓦剌使者察罕不花則是帶來了也先的最新條件。
也先承諾,只要明廷答應重開榷場,自己便立刻退兵。等自己退回草原,再正式進行榷場貿易。
為表誠意,也先令五萬瓦剌兵先行拔營撤退。
這一條件,讓明廷十分心動。戰事一起,大多數文臣內心都很慌,他們都不想繼續打仗了,開榷場,賞賜點東西,那不都是打發蠻夷的手段嗎?為什麼不可?
但是,朝堂之上,于謙堅持迎回太上皇,才能重開榷場。不過,于謙這一提議,讓剛剛即位的朱祁鈺暗暗不爽。
我才當上幾天皇上,龍椅屁股還沒坐熱呢,就想讓我皇兄回來?
那我怎麼辦?
你難道不知道堅持迎回徽宗欽宗的岳飛的故事嗎?
不過朱祁鈺也只是想想,他不是完顏構,就算心裡不高興,卻也不會報復于謙。
更何況,離了于謙,他擔心自己可能就是下一個瓦剌留學生了。兄弟一起去留學,那想必十分精彩。
瓦剌的提議充滿誘惑,經過幾次大戰,明廷也意識到瓦剌士兵並不是那麼好對付的,當然,瓦剌更有同感。
議和,也是明朝的需要。
因此,在朱祁鈺的策動下,朝臣們除了于謙完美避開了迎回朱祁鎮的要求。他們迅速達成共識:答應瓦剌,重開榷場!
只是,榷場如何重開,這門門道道可就多了。對開放時間、交易物資、交易數量、商人數量、證明檔案等等,榷場有嚴格要求,手續十分繁瑣。
這些要求給雙方交易帶來極大不便,不過經濟封鎖不是主要原因,在很多文臣眼裡,這些條條框框,象徵著天朝威儀!
而象徵天朝威儀的東西怎麼能輕易讓步呢?賞賜是一回事,榷場交易是另外一回事。
因此,朱祁鎮之前對李實提出的,幾乎沒有限制的榷場交易,讓朝臣們十分牴觸。
不過,瓦剌使臣事先“攻克”了禮部、鴻臚寺、戶部不
《《天可汗》》 第18章 景泰和議(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