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盜盡天機 (第1/2頁)
忙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鬼谷子七十二術中的 “盜盡天機”,原文為 “是以聖人居天地之間,立身、御擊、施教、揚聲、明名也,必因事物之會,觀天象之宜”。對其的理解如下:
核心要點把握:
把握時機:強調一個高明的人在世間,無論是立身處世、抵禦攻擊、施行教化、傳揚聲名等,都要善於根據事物發展變化的關鍵時刻、關鍵節點採取行動。這意味著要敏銳地察覺事物發展的趨勢和變化,在最恰當的時機出手,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商業領域中,能夠準確抓住市場需求變化的時機,推出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或服務,就能在競爭中佔據優勢。
觀察天象之宜:這裡的 “天象” 並非單純指天空中的星象等自然現象,而是一種對大環境、大趨勢的隱喻。要觀察和理解所處的宏觀環境、社會局勢、行業動態等各種因素的適宜性和變化趨勢。比如,在政治局勢動盪的時期,一些行業可能會受到衝擊,而另一些行業可能會迎來新的機遇,只有準確把握這些宏觀趨勢,才能更好地制定自己的發展策略。
整體意義解讀:“盜盡天機” 這一計策體現了鬼谷子對於人如何在複雜多變的世界中取得成功的深刻思考。它要求人們不僅要有敏銳的洞察力和判斷力,能夠準確地把握時機和趨勢,還要能夠積極主動地去適應和利用這些變化,從而實現自己的目標。這種思想在古代的政治、軍事、商業等領域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即使在現代社會,對於個人的發展、企業的經營管理等方面也仍然具有很高的價值和啟示。
以下是一些可以被看作 “盜盡天機” 運用的歷史典故案例:
姜子牙輔佐周武王:姜子牙身處商朝末年與周朝興起的歷史交匯時期,他準確地把握了天下大勢。當時商朝政治腐敗、民不聊生,而周族在西伯侯姬昌(周文王)的治理下日益強盛。姜子牙觀察到這種 “事物之會”,認定周族具備取代商朝的潛力。於是,他選擇輔佐周武王,為其出謀劃策、訓練軍隊。在時機成熟時,周武王發起了對商朝的總攻,最終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姜子牙的這一系列行為,正是善於觀察局勢、把握時機,可謂是 “盜盡天機” 的體現,他成功地幫助周武王成就了王業,自己也名垂青史。
范蠡助勾踐復國:春秋時期,越國被吳國打敗,越王勾踐被迫向吳國求和併到吳國為奴。范蠡在此時選擇跟隨勾踐,他深知越國雖暫時處於劣勢,但仍有復國的機會。在吳國期間,范蠡一方面幫助勾踐忍辱負重,迷惑吳王夫差;另一方面,他密切關注著吳國和越國的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的變化,等待著復國的時機。經過多年的準備,當吳國國內政治混亂、軍事力量削弱,而越國經過休養生息逐漸強大起來時,范蠡認為時機已到,便輔佐勾踐發動了對吳國的反擊,最終成功復國。范蠡能夠在複雜的局勢中準確判斷時機,幫助越國實現逆襲,這與 “盜盡天機” 的思想相契合。
諸葛亮隆中對: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逐鹿。諸葛亮隱居隆中時,對天下局勢進行了深入的觀察和分析。他看到曹操已經佔據北方,勢力強大;孫權佔據江東,根基穩固。而劉備雖然當時勢力較弱,但具有仁義之名,且有雄心壯志。諸葛亮認為劉備可以先佔據荊州作為立足之地,然後奪取益州,形成與曹操、孫權三足鼎立之勢,待時機成熟再北伐中原,恢復漢室。後來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諸葛亮的戰略構想得以實施,劉備集團的發展也基本按照諸葛亮的規劃進行。諸葛亮在隆中時對天下局勢的準確判斷和戰略規劃,充分體現了他善於把握時機、洞察天機的能力,這也是 “盜盡天機” 的一種表現。
秦王嬴政統一六國:戰國時期,諸侯紛爭,各國之間相互攻伐。秦王嬴政即位後,秦國經過商鞅變法等一系列改革,國力日益強盛。嬴政敏銳地意識到,統一六國的時機已經逐漸成熟。他重用李斯、王翦等人才,採取遠交近攻的策略,逐步削弱各國的實力。在軍事行動上,嬴政把握時機,果斷出兵,先後滅掉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實現了天下的統一。嬴政能夠在複雜的局勢中準確判斷各國的實力和形勢,抓住時機完成統一大業,這與 “盜盡天機” 的理念相符,他透過對時機的把握和戰略的實施,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
《天機風雲》
角色:
謀士:智慧超群,善於洞察局勢,欲盜盡天機成就大業。
君主:有雄心壯志,但在決策上時常猶豫。
將軍:勇猛善戰,對君主忠心耿耿。
《借古鑑今的意思是什麼》 第46章 盜盡天機(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