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部分 (第1/4頁)
這就是結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換句話說,在那幾年裡,大明王朝的皇帝基本姓劉,朱厚照本人都沒意見,誰還願意管閒事?
可問題在於劉瑾先生讀書不多,水平不高,處理不好國家大事,時不時還搞點貪汙受賄,搞得朝政烏煙瘴氣。
但這些都是小兒科,之前的很多太監先輩都幹過,劉瑾先生之所以惡名遠揚,其實是因為他的記性好。
所謂記性好,就是但凡罵過他的,就算過幾年他也記得一清二楚,比如罵過他的劉健、謝遷,已經回家養老了,他還打算把他們抓回來遊遊街。尚書韓文曾經彈劾過他,被免職後劉瑾還不放過他,明知他家裡窮,還要罰款,一直罰到他傾家蕩產方肯罷休。
同時他還是一個在整人方面很有創意的人,明代有一種刑罰叫枷刑,和什麼扒人皮,殺千刀之類的比起來,這玩藝兒也就算是個口頭警告,最多就是戴著枷站在城門口或是去街上游兩圈,雖然挺丟人的,但總算皮肉不吃虧。所以這一刑罰十分受到大臣們的歡迎。
但如果你得罪了劉瑾,聽到枷刑判決後就先別高興了,還是馬上讓家裡趕著訂一口棺材吧,因為當行刑的時候,你會驚奇地發現,給你配發的那個枷具相當特別。
特別在哪裡呢?
根據史料記載,劉瑾兄為了達到用小刑,辦大事的目的,靈機一動,把枷具改造成了重達一百多斤的大傢伙,這就好比在你身上掛了一個超大的啞鈴,讓你舉著這麼個寶貝四處練舉重,不壓死你不算完。
第一百三十八章
第一百三十九章
《明朝的那些事兒》
明朝的那些事兒(139)
這位仁兄接到調令後,一點也不生氣,樂呵呵地收拾東西就去了南京。這下子劉瑾納悶了:這楊廷和貶了官還高興,到底盤算啥呢?
肯定有陰謀!
劉瑾又用上了當年對付王守仁那一招,派人暗中跟著楊廷和,看他到底玩什麼花樣!
可是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更加讓人摸不著頭腦,跟蹤的人發現,楊廷和一路去南京,不但沒幹啥事,連一句怨言都沒有,劉瑾聽到彙報,也覺得有點不好意思,就沒有再找楊廷和的麻煩。
劉瑾同志,你的道行還是太淺了點啊。
答案終於揭曉了,不久之後的一天, 朱厚照先生退朝時,突然問了劉瑾一句話:
“楊學士人呢?”
劉瑾懵了,連忙回答:
“在南京!”
朱厚照一聽就火了:
“他不是入閣了嗎?!怎麼又跑去南京了,趕緊把他給我叫回來!”
於是沒過幾天,楊廷和又回到了北京,繼續當他的內閣大臣,還是和以往一樣,啥也沒說,也就當是公費旅遊了一趟。
楊廷和得意了,劉瑾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劉先生應該調查過楊廷和,可他看檔案不仔細啊,這位仁兄哪裡知道,楊廷和曾經當過一個重要的官——詹事府的詹事。
大家要知道,詹事府可不是一般的地方,它的主要工作是輔導皇子讀書,當年朱厚照做太子的時候,對楊廷和的稱呼是“楊師傅”。
人家“楊師傅”根基牢固,還有皇帝撐腰,劉公公連河有多深都不知道,就敢往裡趟渾水。失策,失策。
此後劉瑾對這位“楊師傅”敬而遠之,再也沒敢難為他。而經歷了這件事情後, 楊廷和與劉瑾徹底撕破了臉,他轉向了李東陽一邊,開始籌備計劃,解決劉瑾。
這個“搞不定”的楊廷和已經讓劉瑾丟了面子,可下一個“整不死”卻更為生猛,也更加厲害,劉瑾的這條老命就斷送在他的手上。
說來這位“整不死”兄也在後臺等了很久了(沒辦法,演員太多),他就是之前被派去陝西養馬的楊一清。
說來讓人難以理解,養馬的楊一清怎麼會和劉瑾鬧矛盾呢,他倆前世無冤,楊一清也沒跟劉瑾借過高利貸,怎麼就鬧得不可開交呢?
這事,要怪就只能怪劉瑾,因為他太有理想和追求了。
大家知道,養馬在一般人看來不是個好工作,就連在天上這也是個下賤活,學名“弼馬溫”,連不讀書的孫猴子都不願意幹。
但在明代,這卻是一個重要的職位,道理很簡單,沒有馬,難道你想騎驢去跟蒙古兵打仗?
千萬不要小看楊一清,這位兄弟的級別是很高的,他當年可是帶著都察院副都御史(三品)的頭銜來養馬的,這位副部級幹部沒準之前還幹過畜牧業
《明朝的那些事兒小說百科》 第97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