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十七章 二月一(2) (第1/2頁)

六月無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頓簡單的酒宴從中午吃到了晚上,中間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喝酒聊天,飯菜也是換了一桌又一桌。肚子沒怎麼吃飽,反而是被酒水撐飽了。不過好在今日有著蘇越君一起醉酒,有他在身旁看著怎麼也不會再發生張奕在路邊用手指寫造反詩的事了。

飯桌上的事情聊得倒是挺多,從南到北,從文到武。從鎮守北胡的老徐家聊到了鎮守西蜀的劉家,大多是敘述一下自己對於各場戰事的觀點和想法。蘇越君是張奕為數不多願意和他談一談家國大事的人。

畢竟蘇越君是蜀國人,雖然因為稷下學宮的存在,天南海北的人都可以來長安城附近讀書。當年那句廣收天下才子的那句話已經發出去了,於情於理皇帝都不可能收回來的。雖然明裡暗裡對那些他國才子派了陰陽閣的探子刺探情報,但是也只是刺探情報而已,絕不可能發生他國才人曝屍長安街頭的場景。

而夫子也是用自身保證,稷下學宮內絕不可能有半仙境的人進入。

能說出這句話,自然是因為夫子自身的浩然境大圓滿的實力傲視天下群雄。

天下武道分為三境,佛家金剛境、道家神通境、儒家浩然境,三境之間互相不分高低,入了任何一種境界,那便褪去了凡胎成就半仙之身。

若是能夠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在半仙之境再行一步,那就是白日飛昇,成為天上仙人,從此與天同壽,永世不滅。

不過歷史上能夠成為半仙之人本就少之又少,皆是從小習武的天資之輩,修行路上機遇不斷。而飛昇之人就更少了,最近一位人盡皆知的天上仙人還是五百年前的孫姓之人。

不過離北魏太過遙遠了,甚至連這個人的姓名都沒有流傳下來。

而當今世上的半仙之境的人,不超過二十人,其中的翹楚之輩都留名在前幾年流傳開來的武榜之上。

張奕當年在老徐的桌子上看過兩份武榜。之所以是兩份,因為一份是從北胡傳來的,而一份是從長安傳來的。

兩份武榜都只記錄了十二人,其中第四人到第十二人的姓名和位置都完全相同。唯一不同的只有前三人。

北胡的前三人分別是:北胡大將軍忽必顏、稷下學宮張百忍以及劍閣的劍主。

而長安城傳出來的武榜則是夫子高居第一,劍閣閣主緊隨其後,北胡的大將軍忽必顏則是三人之中的墊底之輩。

張奕記得這三個人的名字只是因為當時兩份近乎一樣的武榜,其中卻有三個名字位置不同,張奕就多留意了幾眼。想來是兩國都為了不落下面子所以才武榜第一的位置換來換去。

不過張奕估摸著這三個人的境界大抵還是相差不多的,不然也不至於武榜的前三人換來換去也只是這三個名字。武榜後面的人有北胡的也有中原的,西蜀的也有幾位。不過張奕記不得他們的名字,畢竟張奕連入朝都不願意,更別提那苦不堪言日復一日的練武之途了。

既然中原武榜第一,北胡武榜第二的夫子發話了,那麼也沒有其他的宵小會對稷下學宮的學子有任何想法了。比如蘇越君這般驚國容顏的西蜀學子,到了稷下學宮這麼久,張奕卻從未見過他身邊有任何侍衛出現。

不過西蜀的人入學還算簡單,北胡的那些學子才算是舉步維艱。

畢竟不論是西蜀還是北魏,都是中原人,而北胡則是徹徹底底的外人。當年沒有任何的老師願意教他們,第一批北胡的學子還是夫子親自教的。當時幾乎全學院的老師都持反對意見,反倒是當今聖上一道聖旨讓夫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而夫子也只跟學院的老師說了四個字:“有教無類。”

這才算是打通了胡人的求學之路,不過學院的胡人並不多,教他們的老師也是輪流調換,也許還是這些祖祖輩輩身為中原人的老師的小心思吧。

張奕打著飽嗝出了門,看向蘇越君,估計是在意他的傾國容貌,打個嗝都要用袖子遮一下,遠不像張奕這般隨意。

張奕從蘇越君那裡拿回了那根銀簪,雖然他戴上以後確實好看的多,但終究是十兩銀子買給亭霜的,總不能白送給他。即使蘇越君提出二十兩買下來的提議讓張奕稍稍有些心動,但興許是吃撐了不願意再去玉器街走一趟,所以就沒答應。

回家的路上,皆是大紅燈籠高高掛起,連帶街上的人都多了許多。張奕有些搞不懂為什麼當今聖上在這麼一個日子大辦宴席,不過街上吃喝便宜了許多終究是件好事。

張奕想著明天晚上是不是拉著亭霜來街上逛逛,她心情一好這個月的零花錢再漲上一些就好了

《儒道梟雄txt合集下載》 第十七章 二月一(2)(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