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北望祁山:武侯的未竟遺夢 (第1/1頁)
雅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這偏遠山區的校園,每當夜深人靜,孩子們的讀書聲隱於夜色,我總會獨坐窗前,翻開那本陳舊的《三國志》。指尖摩挲過泛黃的書頁,仿若觸碰到千年前的風雲激盪,而諸葛亮北伐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便如同一曲雄渾悲歌,在我心間奏響。
我是一名歷史的執筆者,可在歷史的長河回溯,我彷彿曾是丞相北伐軍中,一名微不足道的隨軍書記官。猶記初入漢中,那是建興五年,春日的暖陽尚未驅散山間寒意,丞相諸葛亮已在緊鑼密鼓地調兵遣將。漢中營地,軍旗獵獵作響,甲士們穿梭如織,皆透著一股決然之氣。
一日,我彷彿入帥帳呈送軍報,正聽見馬謖慷慨陳詞:“丞相,街亭一地,某自幼熟讀兵書,深知其要害,願率一軍前往鎮守,必保萬無一失,為北伐立下頭功!”他說得眉飛色舞,眼中滿是自信的光芒。丞相坐在案前,目光深邃,手中羽扇有節奏地開合,似在斟酌。良久,他微微點頭:“幼常,街亭干係重大,牽一髮而動全身,你需當道紮營,穩守即可,切不可逞匹夫之勇,誤了大事。”馬謖領命而去,那背影挺拔,滿是壯志豪情。
大軍出征,我隨著輜重部隊前行,一路聽聞百姓傳頌丞相威名。行至祁山附近,只見田間老農,放下鋤頭,朝著蜀軍來向拱手,口中唸叨:“諸葛丞相是咱百姓的福星吶,盼著能早日還咱一個太平漢室。”這般景象,讓我眼眶微溼,更覺此戰揹負著萬千期許。
可誰能料到,快馬急報打破一切憧憬。街亭兵敗!我隨丞相趕赴現場,只見昔日馬謖信誓旦旦之地,如今一片狼藉。馬謖失魂落魄,跪地請罪,聲音顫抖:“丞相,罪臣……罪臣悔不該不聽王平之言,致有此敗……”丞相臉色蒼白,那素來沉穩的雙手亦微微顫抖,痛惜與悲憤交織在眼中:“吾悔不聽先帝之言,錯用了你!如今街亭已失,北伐大業,危矣……”軍法當前,馬謖終被斬首,可丞相眼中的落寞,卻如陰霾籠罩,揮散不去。
此後,戰事愈發艱難。曹魏司馬懿領軍,築起一道堅壁。一日,丞相與諸將商議破敵之策,魏延進言:“丞相,某願率奇兵五千,直取子午谷,徑襲長安,可使魏軍大亂!”帳中諸將議論紛紛,有贊成者,亦有反對之聲。丞相輕搖羽扇,緩緩踱步:“文長之計,太過冒險,我軍兵力本就不佔優,一旦有失,便是萬劫不復。當下,需步步為營,尋魏軍破綻。”魏延怏怏而退,口中嘟囔,似仍不服。
相持日久,糧草供應漸成難題。我彷彿在營帳內,常聽士兵私語抱怨,卻又無奈嘆息。丞相殫精竭慮,為引司馬懿出戰,竟派人送去一套婦人服飾,意在譏諷其膽小怯懦。魏營頓時譁然,使者回稟:“司馬懿見衣飾,雖面有慍色,卻強壓怒火,仍堅守不出,只問丞相起居安好。”丞相聞之,微微苦笑:“司馬懿,果真是吾勁敵。”
數度北伐,皆因國力懸殊、時運不濟,未能竟全功。在五丈原,秋風蕭瑟,吹過營帳,丞相病體沉重,卻依舊強撐著處理軍機要務。他望著帳外連綿的祁山方向,眼神透著無盡的不甘與眷戀,口中喃喃:“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吾未竟之業,當有後來人繼之……”我彷彿在旁侍奉,淚水潸然而下。
如今,支教歲月悠悠,我常給孩子們講述這段歷史。課堂上,陽光透過斑駁的窗欞,灑在孩子們純真的臉上,我揮筆寫下:
祁山烽火漫雲天,丞相揮師欲復漢。
馬謖街亭遺大恨,仲達堅壁守愚頑。
糧草難支徵路遠,忠心未改志如磐。
五丈原中風瑟瑟,空餘遺夢在人間。
這一場北伐,是理想與現實的較量,是忠義與宿命的悲歌。千年已逝,願武侯精神,如這山間火種,代代相傳,永不熄滅。每念至此,我望向窗外的層巒疊嶂,仿若看見當年蜀軍的旗幟,仍在歷史的風中飄揚,激勵後人奮進,追尋那永不落幕的光明
《歷史的書寫者》 第187章 北望祁山:武侯的未竟遺夢(第1/1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