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七國之亂——山河破碎風飄絮 (第1/2頁)
雅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吳楚弄兵無劇孟,亞夫咍爾為徒勞。”當我在歷史的長河中徘徊,吟誦著杜牧的這句詩,思緒不由自主地被拉回到那個風雲變幻、戰火紛飛的漢景帝時期,眼前浮現出的是一場驚心動魄的叛亂——七國之亂,那是一段波瀾壯闊卻又滿是滄桑的歷史篇章。
我,一個痴迷於歷史的現代人,常常在古籍與史書中探尋那些被歲月塵封的故事。每當夜幕降臨,我總會點起一盞昏黃的檯燈,翻開那一本本厚重的史書,彷彿穿越時空,回到了過去。而這一次,我將為你揭開七國之亂背後那一段段不為人知的細節。
在一個靜謐的夜晚,我有幸與一位歷史學界的老教授相聚。茶香嫋嫋中,我們的話題自然而然地轉到了漢朝的這段歷史。
“老師,您說這七國之亂為何會發生呢?”我滿是疑惑地問道。
老教授輕輕抿了一口茶,目光深邃,緩緩說道:“這得從漢初的政治格局說起。高祖劉邦為了鞏固統治,分封了同姓諸侯王,本想著以血緣為紐帶拱衛漢室。可誰曾想,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諸侯王勢力漸大,尤其是吳王劉濞,掌控著東南的魚鹽之利,富可敵國啊。”
“那漢景帝採取削藩政策,是不是直接導致了叛亂的爆發呢?”我接著問。
“可以說是一個重要的導火索。”老教授放下茶杯,微微坐直身子,“晁錯向景帝進言‘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禍小;不削,反遲,禍大’,景帝採納了他的建議,開始削減諸侯封地。這一下可觸動了諸侯王們的利益,他們自然是不甘心坐以待斃。”
我不禁想象著當時朝堂上的情景,晁錯言辭懇切地闡述削藩的必要性,而景帝則面色凝重,權衡著利弊。
此時,老教授又繼續說道:“吳王劉濞早就有不臣之心,他聯合了楚王劉戊、趙王劉遂、濟南王劉闢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昂、膠東王劉雄渠等六國,以‘誅晁錯,清君側’為名,發動了叛亂。這七國軍隊來勢洶洶,一路攻城掠地,百姓們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
“那景帝當時是什麼反應呢?”我追問道。
“景帝起初也是有些慌亂的。朝堂上大臣們意見不一,有的主張妥協,認為只要殺了晁錯,就能平息叛亂。景帝無奈之下,只得腰斬了晁錯,可惜啊,這並沒有讓叛軍退兵。”老教授的語氣中充滿了惋惜。
我彷彿看到了晁錯被押往刑場時那悲憤的神情,他一心為國,卻落得如此下場。
“後來呢?景帝是如何應對的?”我急切地問道。
“景帝任命周亞夫為太尉,率軍平叛。周亞夫可是個有勇有謀的將領啊。”老教授的眼中透露出一絲讚賞。
周亞夫領命出征時,景帝親自為他送行,神色憂慮地說道:“周將軍,此次叛亂,關乎漢室安危,朕將這千斤重擔交付於你,望你早日凱旋。”
周亞夫跪地領命,言辭堅定:“陛下放心,臣定當竭盡全力,平定叛亂,保我漢室江山!”
周亞夫率領大軍浩浩蕩蕩地出發了。行至灞上時,一位名叫趙涉的人求見,他向周亞夫獻計:“吳王素富,懷輯死士久矣。此知將軍且行,必置間人於殽、黽厄狹之間。且兵事尚神密,將軍何不從此右去,走藍田,出武關,抵洛陽,間不過差一二日,直入武庫,擊鳴鼓。諸侯聞之,以為將軍從天而下也。”
周亞夫聽後,沉思片刻,拱手謝道:“先生此計甚妙,亞夫感激不盡。”
於是,周亞夫依計而行,迅速佔據了洛陽的武庫,獲得了大量的兵器糧草,為平叛之戰奠定了堅實的物資基礎。
隨後,周亞夫引兵東進,與叛軍對峙於昌邑。此時,梁國正遭受著吳楚聯軍的猛烈攻擊,梁王劉武派人向周亞夫求救:“周將軍,梁國危在旦夕,懇請將軍速速出兵救援!”
周亞夫卻神色冷峻,回覆道:“梁王莫急,本將自有破敵之計。此時出兵,正中叛軍下懷。唯有堅守,待其銳氣耗盡,方能一舉破之。”
劉武聽後,心中雖有不滿,但也無可奈何。
戰場上,吳楚聯軍攻勢猛烈,喊殺聲震天。而周亞夫的軍隊則堅守營壘,任其叫罵挑釁,始終不為所動。
日子一天天過去,叛軍久攻不下,士氣逐漸低落。周亞夫見時機已到,便暗中派遣精銳部隊繞道叛軍後方,截斷了他們的糧道。
“將軍,我軍已成功截斷叛軍糧道!”士兵前來稟報。
周亞夫眼中閃過一絲精光,下令道:“全軍出擊!”
頓時,漢軍如猛虎般衝向叛軍,叛軍
《歷史的書寫者》 第157章 七國之亂——山河破碎風飄絮(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