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56章 盛世長歌:文景之治的華章 (第1/2頁)

雅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每當我吟誦起這首豪邁的《大風歌》,思緒便不由自主地飄回到那個風雲激盪卻又孕育著無限生機的大漢王朝,而其中最令我心馳神往、反覆研讀的,便是那被後世傳頌千古的“文景之治”。

作為一名歷史的執筆者,我常常沉浸在故紙堆中,試圖穿越時空的長河,去觸控那些古老歲月的脈搏。在探尋文景之治的過程中,我彷彿看到了一幅幅鮮活的畫面在眼前展開。

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春日,我彷彿漫步在陝西的一處古老村落,偶然間遇到了一位年逾古稀的老者。他的眼神中透著歲月沉澱下來的智慧與寧靜,我們的交談便從這如詩如畫的田園風光開始。

“老伯伯,您可知這附近的田地,在古代曾有著怎樣的故事?”我好奇地問道。

老者微笑著,目光望向遠方,緩緩說道:“年輕人,咱這腳下的土地啊,在漢朝那可是見證了大世面嘞。文帝和景帝的時候,那日子可真是一天比一天好。”

“哦?您能給我講講嗎?”我急切地追問。

“聽老一輩人傳下來的話,那時候皇上可體恤咱老百姓了。就說這田賦吧,以前重得很,到了文帝,一下子就給減了好多。俺們種地的,能留下的糧食多了,自然就更願意下力氣幹活。”老者的臉上洋溢著自豪與感激。

我不禁想起史書中的記載,漢文帝即位後,深感百姓在秦末漢初的戰亂中歷經磨難,於是毅然下詔曰:“農,天下之本,務莫大焉。今勤身從事而有租稅之賦,是為本末者毋以異,其於勸農之道未備。其除田之租稅。” 這一詔令,如春風化雨,滋潤了無數百姓的心田。

“那時候啊,村裡的老人們都念叨著皇上的好。不僅田賦少了,還鼓勵咱開墾荒地,水利也有人來管。”老者的眼神中閃爍著光芒,彷彿他親身經歷過那個時代。

我接著問:“那除了農業,還有其他方面的變化嗎?”

“當然有嘞!官府徵的徭役也少了很多。以前啊,青壯年都被拉去幹活,家裡的地都沒人種。可文帝景帝的時候不一樣,讓俺們有足夠的時間照顧家裡,安心種地。”老者一邊說,一邊用手比劃著。

漢景帝繼承了文帝的政策,進一步將田賦減至三十稅一,這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是極為罕見的低稅率。在這樣的政策激勵下,百姓們安居樂業,農業生產迅速恢復和發展。

“那百姓的生活是不是也變得豐富多彩了?”我好奇地問道。

“那可不!”老者興致勃勃地說,“村裡的孩子都能有機會讀書識字,以前可沒這條件。大家都吃得飽穿得暖,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在文景之治時期,隨著經濟的繁榮,文化教育也逐漸興盛起來。朝廷大力提倡儒家思想,設立學校,培養人才,為國家的長治久安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您可知道有哪些具體的事例能體現當時的繁榮呢?”我追問道。

老者沉思片刻,說道:“俺聽說啊,那時候的糧倉都堆滿了糧食,新谷壓著陳谷,粟米多得都溢位來了。有些地方的錢庫裡,穿錢的繩子都爛了,錢多得數都數不過來。”

這讓我想起了歷史上著名的“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至腐敗不可食。眾庶街巷有馬,阡陌之間成群”的記載,生動地描繪了當時糧食豐收、經濟繁榮的景象。

“那時候的治安怎麼樣呢?”我又問。

“治安好得很嘞!”老者笑著說,“大家都忙著過日子,鄰里之間也和睦相處,很少有小偷小摸的事情發生。”

文景時期,統治者推行以德化民,社會風氣日益淳樸,百姓們自覺遵守法律,社會秩序井然有序。

“那您覺得文景之治對後世有什麼影響呢?”我問道。

老者思索了一會兒,說:“俺雖然不懂啥大道理,但俺知道,沒有那時候的好政策,就沒有後來的大漢盛世。那是給咱老百姓帶來好日子的時代,後人都該記得。”

與老者的交談,讓我對文景之治有了更加深刻、生動的認識。回到家中,我再次翻開那本已經被我翻得有些破舊的《史記》,其中關於文景之治的記載彷彿都活了過來。

“漢興,掃除煩苛,與民休息。至於孝文,加之以恭儉,孝景遵業,五六十載之間,至於移風易俗,黎民醇厚。周雲成康,漢言文景,美矣!”司馬遷的這段記載,精準地概括了文景之治的輝煌成就。

漢文帝與漢景帝,這兩位賢明的君主,以其卓越的智慧和仁德之心,為

《歷史是執迷不悟》 第156章 盛世長歌:文景之治的華章(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