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踐踏 (第1/2頁)
淡墨青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梁世發戴著北方人習慣的涼帽,穿著土灰色的圓領長袍,裝扮成流落在京師官員的長隨伴當,神情略有些緊張和不安的在南城行走著。
儘管有大量官員南逃,但也有相當多的大明官員,總數在千人以上的京官選擇了留在京師。
這其中已經有不少官員重新回自己的衙門入值辦事,也有不少官員逗留在南城或北城一帶,準備觀看一段時間的風色。
相對於李自成進京後的表現,到目前為止,從五月底陸續進入京師的滿洲人,顯然在軍政事務上更純熟老練,也就更加的得人心了。
北方地方,清軍所至之處並沒有如往年那樣到處燒殺搶掠,相反,清軍所至地方原本的明朝官員照常留用,知縣仍是知縣,知府還是知府,只有總兵,巡撫,道員之類的要緊官員,他們是陸續換上了自己更信的過的漢軍旗的漢人為主。
在清朝開國之初,剛進大明境內時,大量任用的地方官員多半是漢軍旗人。這是很聰明的做法,既可以與當地士紳力量溝通勾結,利用大明的地方力量安定地方,利用地方的財力物力人力,又使得漢軍旗發揮更大的作用,並沒有淪為廢物之流。
要知道論純粹的戰力,漢軍旗不僅比不了滿洲八旗,比起蒙古八旗也要遜色一些,更不要提和三順王和吳三桂這種明軍中的精銳相比了。
但論在地方為督撫,替大清守備地方,剿滅小規模的叛亂,漢軍旗的漢人們發揮的作用可是比滿洲八旗要大的多。
至於投降的漢軍,他們想要更大的地盤和好處,對清廷的忠心卻又是比不過漢軍旗人。
京師之中,也是和地方大體相同,真正的核心部門都是滿洲旗人為主,但發揮作用的則是投降的漢官,而真正主事的則又是漢軍旗人。
比如內院之中,現在有寧完我和洪承疇,同時又有馮銓等降官,真正說話算話的,並不是洪承疇,當然也輪不到馮銓,而是寧完我這個漢軍旗人。
六部之中,大量的官員缺位,不少官員選擇投降合作,更多的則是觀風望色。
但隨著清廷諸多舉措相當純熟,顯示了清政權是一個合格的,擁有自己獨特風格,馭下有道,進退從容的成熟政權之後,越來越多的官員也是選擇了和清廷合作。
最少他們現在還有一層遮羞布,清廷在表面上是宣佈入關是平西伯吳三桂請求,入關替大明天子復仇,剿殺流寇。
這叫很多文官想起申包胥的哭救秦廷請兵的故事,而清廷明顯會賴著不走,和秦國故事完全不同,這便是沒有人想起來了。
梁世發現在行走的是南城,他此次進京攜帶著不少金子,銀子帶的太多便是太顯眼了,除了本人外,尚且一個情報組和一個行動組和他一起陸續進京。
他們偽裝成長隨,僕役,或是困守在京師的江淮行商,主要的目標便是刺探八旗兵的動向,是否出兵,出兵的數量,行軍的目標等等。
這個任務相當艱鉅,畢竟梁世發等人在淮安一帶打探訊息和行動時,背後有云梯關的旗軍支援,另外算是在本鄉本土,行事好歹是有底氣。
到了京師,就是兩眼一抹黑,幾乎什麼都不懂,處處陌生。
倒是朱萬春在此事上幫了不小的忙,朱家在南京的關係穩固,在京師也是有不錯的關係網路,閔元啟也並沒有欺瞞朱萬春,直言要派人到京師打探訊息,朱萬春便是開了張單子,都是朱家的故交好友,可以用來開啟京師局面。
當然朱萬春的信也是略有隱瞞,只是說朱家派到京師的人,用來打探訊息,看看清國下一步的打算是如何,也是要研究一下北方的局面。
身為淮安頂尖的大豪商,作一些情報刺探是相當正常的事情,根本就不會有人懷疑。
梁世發身邊的人有一部份是按朱家的關係分別安置下來,有幾個隨著他不遠不近的在南城地界活動。
原本的內城已經不準漢人隨意出入,就算是南城也是人煙稀少了。
經過闖軍入城和清軍入城兩次變化,城中很多商行鋪面都直接關門閉戶,買賣是暫時停止了。
很多口外商人直接停止貿易,南貨鋪子也是大半關閉,只有京師原本的一些小店鋪,因為民生相關,經過短暫的關閉後又重新開業。
就算如此,街面上也是人煙稀少,哪怕是在正陽門外東西大街,原本大明境內最繁榮熱鬧的地界,此時也是行人三三兩兩,並沒有多少人在街道上隨意行走著。
偶爾會有滿洲兵經過,路過的行人臉上都有畏懼之色,所有人都下意識
《315投訴趙謀明》 第二百一十五章 踐踏(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