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太子西巡駕鶴遊 (第1/2頁)
夜讀聞秋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戰亂和瘟疫同樣造成了官員大量流失,因此今年的新科進士,大多都被外放到幽州、冀州、豫州、雍州這四州做官。
幸運的是,方生並未在其中,他被留在金陵擔任庶吉士,負責給皇帝講經、起草詔書等。
今時不同往日,陳宅既有客房,又有竹樓,就是再住上四五人也綽綽有餘,方生在金陵孤身一人,無依無靠,陳明夫婦怎麼都得讓其留下來。
他的父母、家人都已死光,如今留在陳宅,老師和師母都沒有拿他當外人,讓他再一次感受到了家的溫暖。
最重要的是,陳明諳於世事,既懂得為官之道,又曉得萬事萬物的處理方法,他自然要留下多多請教,以提升自己的才幹。
多了位新的成員,家中又熱鬧了幾分,方生對於教導孩子又有一定的經驗,使得這個家更加和諧、融洽。
明德二十二年夏,虞帝命太子姚溫巡撫陝西,考察諸多事宜。
雍州百廢待興,雖是漢人故土,卻因蒙古殖民留下諸多隱患,亟待解決,另一方面,時雍州知州多過失,被召回京師,也要他趁機調查一下此人的言行。
姚溫六月十一日從金陵出發,這次他倒未讓王進與陳明二人跟隨,而是將二者留在京城,代為處理諸多事務。
同年九月二十八日,姚溫返回金陵,一路舟車勞頓,回京獻上陝西地圖後就病倒了。
太醫診治說是風寒之症,再加上舟車勞頓所致,開下藥方,調理調理即可。
初時,眾人都不以為意,人生在世,誰能無病無災?
在其生病期間,姚溫仍上書建言諸事,不辭辛勞。
然風寒小病,卻久不能愈,不知究竟是何所致,且病情日漸加重。
換了一茬又一茬的太醫,方子調整了一遍又一遍,可都無濟於事,氣得虞帝下令將他們統統斬首。
史書記載:“明德二十三年冬,太子病入膏肓,藥石難醫。”。
臨終之際,家中親人齊聚一堂,姚溫半臥在床,強振精神,與他們一一交代後事。
他先囑咐妻女,讓王氏在其死後,代其照顧老父,全其孝道。
隨後,面對愛女,他咧嘴露出一抹微笑,伸手捏了捏她的小臉,希望飛鏡能永遠記住父親慈愛的模樣。
王氏哭泣著帶女兒離開之後,姚溫願小妹覓得良配,夫妻恩愛。
而後,他握著父親的手,道:“爹,孩兒不孝,要先走一步了,希望父親多多保重,莫要為我傷心,以免損傷身體。”
最終,他凝聚起渙散的目光,緩緩望向門外,口中哀嘆:“上蒼薄待,天不假年!”。
明德二十三年十一月,太子姚溫薨逝,享年三十二歲。
他死後,虞帝痛苦不已,十二月,姚溫葬於東郊皇陵,諡號“懿文太子”。
當代大儒作詩悼念:“盛德聞中夏,黎民望彼蒼。少留臨宇宙,未必愧成康。宗社千年恨,山陵後世光。神遊思下土,經國意難忘。”。
大虞太子姚溫出生於太平(今安徽省當塗縣),彼時的姚重華正在攻城掠地,嫡長子的降生,他表現出異於常人的興奮,路過一山,留下了“到此山者,不患無嗣”的石刻。
為了讓長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姚溫六歲時,姚重華就讓大儒教他學習經義。後來,姚重華自立為吳王時,立其為王世子。
明德元年,姚重華登基為帝,冊封其為皇太子。
之後,為了讓姚溫熟知民間疾苦,姚重華命十三歲的姚溫回臨濠(今安徽鳳陽)老家祭拜祖墓。
臨行前,姚重華告訴姚溫,一路上要多關注民生,瞭解百姓的喜好,同時希望他能透過此次長途奔波明白自己打江山的艱辛。
姚重華對姚溫極其重視和愛護,任命了一大批功勳卓著、品行高尚的重臣兼任他的東宮佐官,並不再另設東宮府僚,當姚重華外出征戰期間由太子監國時,各位重臣可以直接和太子溝通,以免產生嫌隙。
同年,挑選了一批品性優秀的青年才俊陪姚溫讀書學習,此外還在宮中特設大本堂,貯藏各種古今圖書,徵召各方名儒輪流為太子和諸王講課。
姚重華還經常給姚溫講述為君之道,同時告誡他要知道自己身為太子要肩負的責任。
姚溫為人寬厚仁和,勤勉好學,頗受朝野好評。
明德九年,姚溫已十九歲,年歲已長,虞帝作出了讓其參與處理政事的決定,史書記載:“命諸司今後常事啟皇太子 ,重要乃許奏聞。”。
《從謹慎開始》 第73章 太子西巡駕鶴遊(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