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夷陵的烽火餘燼:歷史的回望 (第1/1頁)
雅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我在這偏遠山區的學校已支教四年,窗外是連綿的青山,教室裡是孩子們求知若渴的眼睛。每當夜幕降臨,伴著蟲鳴風聲,我總會翻開那本泛黃的史冊,指尖輕撫過那些記載著千年風雲的文字,而夷陵之戰的那段歷史,仿若一幅壯烈畫卷,在我眼前徐徐展開。
那是章武元年,我彷彿剛至蜀地,本期望能在這太平盛世謀得一方講經授學之所。可街頭巷尾皆傳,主公劉備為雲長報仇,已整頓三軍,劍指東吳。百姓們議論紛紛,有憂心家國者,亦有熱血沸騰願隨主公出徵者。一日,我彷彿在茶樓偶遇一位老將,他鬚髮斑白,卻目光如炬,身披舊甲,正與旁人高談闊論:“關將軍忠義無雙,東吳那群鼠輩背信棄義,害了將軍性命,主公此番出兵,那是必然,我雖年邁,也願提刀上馬,為兄弟報仇!”眾人皆稱是,舉杯共飲,那酒裡,滿是豪情與悲憤。
初至夷陵,蜀軍士氣高昂。我彷彿隨著一支運糧隊前行,一路見士兵們步伐矯健,軍旗烈烈。紮營之時,我彷彿與一位年輕校尉交談,他面龐青澀,眼中卻透著堅毅:“先生,咱這一戰,必能踏平東吳,為關二爺雪恨,待凱旋,我還要回鄉娶鄰家姑娘呢。”我彷彿望著他,微笑點頭,心中卻隱隱有些不安,這一路,太過順遂,東吳似在示弱。
而在東吳軍中,陸遜正對著沙盤沉思。諸將在旁,皆是一臉不服:“陸將軍,那劉備老兒都打到家門口了,咱為何不速戰速決,這般龜縮,豈不叫人恥笑?”陸遜劍眉一挑,目光冷峻:“諸位莫急,劉備此番來勢洶洶,且銳氣正盛,我軍當以逸待勞,待其破綻顯露,一擊即破。”
相持數月,轉眼已入盛夏。蜀軍因連營百里,又逢天乾物燥,酷熱難耐。士兵們多有中暑昏厥者,營帳內怨聲漸起。我彷彿穿梭其間,幫忙照料傷兵,聽著他們的哀嘆:“這鬼天氣,何時是個頭,東吳咋還不出來迎戰。”而此時,陸遜卻已暗中佈局,命士兵們備好茅草、油脂,等待時機。
一日深夜,狂風驟起,呼嘯著捲過山林。東吳營帳內,陸遜猛地起身,拔劍高呼:“時機已到,全軍出擊!”剎那間,東吳士兵如鬼魅般衝向蜀營,點燃茅草,火勢借風勢,瞬間燎原。蜀軍頓時大亂,喊殺聲、慘叫聲響徹夜空。我在混亂中奔逃,只見那年輕校尉滿臉黑灰,持刀四處尋找敵軍,卻被流矢射中,倒地之時,還望著蜀營方向,口中喃喃:“姑娘……”
劉備在中軍大帳,聽聞前軍潰敗,怒目圓睜,欲親率大軍挽回頹勢,卻被眾將死死勸住:“主公,大勢已去,留得青山在啊!”望著那漫天火光,劉備老淚縱橫,這一戰,他輸得慘烈,不僅折損無數將士,更讓蜀漢多年積攢的家底幾近耗盡。
後來,我彷彿回到蜀地,街頭再無出徵時的熱鬧喧囂,多是寡婦的悲啼、老幼的哀嘆。我在學堂講學,提及此戰,孩子們眼中滿是疑惑與痛惜。我不禁長嘆,揮筆寫下:
夷陵烽火照天紅,蜀主興兵意氣雄。
怎奈連營埋禍根,空餘白帝嘆秋風。
這場戰爭,改寫了三國走向。蜀漢元氣大傷,東吳雖勝卻也損耗不輕。多年前,我就在這支教之地,將這段歷史講給孩子們聽,願他們知曉,在那歷史的長河中,一著不慎,便是山河變色,唯以智慧、仁義處世,方可尋得長久安寧。 當我合上冊子,望向窗外,似又看到那夷陵的硝煙,緩緩融入這山間夜色,唯願後世太平,不再有這般慘烈戰火……
《歷史的主要內容》 第186章 夷陵的烽火餘燼:歷史的回望(第1/1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